美國針對台灣商品加徵高額關稅的政策正式上路,對亞洲供應鏈與台灣企業營運帶來直接衝擊。多數企業在面對外部衝擊時,會立即調整市場策略與財務規劃,但另一個常被忽略的關鍵是:如何在變局中穩定內部人心,以維持組織運作與長期韌性。
觀察過去幾年在協助企業應對變局的經驗中,我發現能夠同時穩住團隊並保持行動力的組織,往往具備三項關鍵能力:積極傾聽(Listen)、有效管理(Manage)、主動溝通(Communicate)。這些能力不需龐大投入,但能在壓力下協助領導者維持組織運作,並提供一套以「人」為核心、可持續累積組織韌性的實踐框架。
一、積極傾聽(Listen):掌握員工真實感受,強化支持與安全感
當外部環境劇烈變動,組織往往第一時間專注在市場預測與營運調整,但同樣重要的,是先回到組織內部,理解同仁的真實狀態與反應,包括同仁是否知道公司正面臨什麼樣的挑戰?是否理解組織如何因應環境變動?是否對組織抱持信任與安全感?
若這些問題長期被忽略,不安與疑慮會逐漸累積,最終反映在流動率上升與生產力的下降。
有效的傾聽不只是一次性的活動,而在於持續且真實的對話。企業可透過即時主題式調查、焦點座談、數據分析等方式,隨時捕捉內部脈動,並將收集到的洞見轉化為具體行動與回饋,讓員工感受到自己的聲音被看見並能產生影響。當心理安全感被建立,員工就能以更穩定的狀態面對外部不確定性,並持續投入行動。
二、有效管理(Manage):靈活因應差異,提升團隊韌性
在變局中,員工對改變的接受度、抗壓性與反應速度各不相同。有效的管理,並不是要求所有人立刻接受變化,而是針對不同群體的特質與需求,設計有差異化的支持策略。
對於已積極行動的團隊,給予更多授權與資源,讓其持續發揮影響力;對於仍在觀望或感到焦慮的人員,透過資訊透明、參與決策及個別關懷,逐步降低不確定感。
同時,領導層的角色至關重要。透過變革領導力訓練與情境演練,讓主管能以信任、誠實和清晰的方式帶領團隊在高度變動的環境中前行。再配合跨域技能培訓、數位工具及 Wellbeing 支持方案(例如心理諮詢資源、彈性工作安排等),不僅能提升員工面對挑戰的敏捷度,也能將壓力轉化為成長與投入的契機。
三、主動溝通(Communicate):凝聚共識與方向,驅動信任與行動
在資訊爆量與不實訊息快速傳播的時代,不主動溝通,等於放棄詮釋權。特別是在外部市場變動與內部調整同時發生時,若缺乏透明與持續的訊息傳遞,員工往往會依靠臆測與片段資訊自行判斷,增加焦慮與不確定感。
有效的溝通,不是單次布達,而是持續、透明且有策略的計畫。除了清楚說明「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這樣做」、「接下來怎麼推進」外,還需依不同對象調整對應方式,包含用詞深度、資訊細節與溝通媒介的選擇,確保訊息以最適方式傳達並被理解。
主管在溝通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企業可為主管準備專屬的工具手冊,涵蓋關鍵訊息要點、溝通技巧及常見問題的建議回應,協助主管以清晰、真誠的方式傳遞訊息並回應疑問,讓員工更容易理解決策價值,並將信任轉化為行動。
結語:穩人心,才有韌性
關稅政策只是外部壓力的一種形式,卻揭示了當今所有企業都必須面對的核心課題:如何在不確定與變局中,維持團隊的信任、穩定與投入。
積極傾聽,是掌握團隊真實感受與需求的基礎;有效管理,是確保人員在心態與能力上能準備好應對改變與不確定性;主動溝通,是建立信任、減少臆測、凝聚行動的關鍵。
當這三項能力持續運作,組織不僅能在動盪中保持穩健,更能在下一波挑戰來臨時展現韌性與競爭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