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追讀一部中國網路小說,名叫《人到中年,我的情报每日刷新》。故事主角齊雲身處人生低谷,靠著「每日情報系統」重新翻轉命運。劇情融合了都市寫實、諷刺時局與命運博弈,十分有吸引力。對我來說,這不只是娛樂,更是一種精神寄託。
然而,昨晚我準備開啟更新時,卻發現作者只貼了一句話:
「抱歉各位大佬,發不出來,一直修改到現在都不行,估計要等明天人工審核了。」
一個章節,因為系統判定「敏感」,被迫下架,甚至連作者自己都無法理解哪裡出問題。
這樣的事件並不陌生,卻再次提醒我:在中國,連小說都不能自由發表。
我不禁聯想到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他指出,人類不只追求溫飽與安全,還需要表達自己、獲得尊重,乃至於達到自我實現。而言論自由,正是這些高階需求的基礎土壤。當自由被壓制,不只是創作者受害,整個社會也將陷入「只准活著、不准成長」的停滯狀態。
馬斯洛曾說:「一個好社會,是讓人有機會成為最好的自己。」他在晚年更關注社會條件如何影響人類潛能的發揮。他認為,創造力、誠實、獨立思考、尋求真理,這些「高峰經驗」只有在自由社會中才有可能出現。當一個社會強制人民說謊、壓抑表達、習慣自我審查,人的高層需求就會枯萎,個體最終只能停留在「服從與求生」的動物性階段。
中國式的極權制度,不只是壓制新聞或異議,而是從小說、電影、社群平台、課本、甚至聊天記錄開始,切斷人們通往高層心理發展的道路。 它讓人習慣「閉嘴保平安」、讓創作者變得「技術性隱喻」,讓下一代甚至無從學會何謂自由。
我慶幸自己身在台灣。這裡雖有紛擾與吵鬧,卻有發聲的空間、有批評政府的權利、有公開討論制度好壞的勇氣。在這裡,馬斯洛所說的「自我實現」,不再只是理論課本上的名詞,而是真實生活中可觸及的目標。
也因此,每一次看到創作者在審查面前低頭,我不只是為他惋惜,更為這個扼殺潛能的體制感到悲哀。
如果連寫小說都必須自我審查,那下一個被禁的,會不會是我們的夢想?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