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2758號決議,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但決議文從未提及臺灣地位;然過去半世紀來,北京不斷將此決議擴大解釋為「臺灣是中國一部分」,進而合理化對臺打壓、限制其參與國際組織,並向他國施壓中止與臺互動;南非政府近日片面將臺灣在當地的駐處更名並降級,不僅未經雙邊協商,甚至撤下代表處在行政首都的地址,改列於國際組織欄位下,此舉不啻為對北京「一中話術」的全面採納,成為中共統戰工程下的最新樣板;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旋即回應此事,強調臺灣是「可靠、志同道合的民主夥伴」,並明確指出北京正試圖利用2758號決議孤立臺灣,影響他國主權選擇。
美國發言撐臺具指標意義,扭轉北京對話語權的壟斷
美國國務院的發言,並非例行外交措辭,這是在中國壓力下,各國紛紛調整對臺政策的敏感時刻,公開揭露北京「話術偷渡」的第一步;國務院不僅駁斥了2758號決議等同排除臺灣的說法,更強調此決議並未限制任何國家與臺灣進行實質交流,點破中國長年誤導國際社會的伎倆;此外,美方明確表態「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針對性十足地回應中國對南非施壓的外交操作,這對其他中立或搖擺國家而言,是一種外交定心丸,也為臺灣在國際爭取同情與支持打開窗口。
中共多軌對臺施壓,從軍事威懾到外交鬥爭全面進逼
北京的對臺策略已經不是單一手段,而是「軍事施壓、經濟滲透、資訊戰、國際外交孤立」的綜合體;從灰色地帶軍事騷擾、禁團禁品貿易手段,到操縱社群媒體及外宣混淆視聽,再到施壓各國將我國駐外機構降格改名,無所不用其極,目的是逐步削弱臺灣主體地位,創造「國際已接受中國方案」的假象,為其最終統一鋪路;此次南非事件並非孤例,早在2017年奈及利亞就曾在中國施壓下,強制要求臺灣代表處遷離首都,並封鎖辦公室,這類外交打壓往往與中方經貿利益捆綁,甚至涉及基礎建設援助與高層互訪承諾,是統戰與經濟脅迫的綜合手段。
轉守為攻:臺灣應化壓力為轉機,積極主動建立國際敘事
面對中共步步進逼,臺灣不能只在事後抗議或澄清,而要主動出擊、設定議題;我國應立即啟動多邊外交攻勢,邀請理念相近國家共同聲明反對對臺孤立、強調2758號決議不能作為壓制臺灣的依據;此外,可推動在國際論壇(如歐洲議會、國際法學組織)中,進一步釐清「一中原則」與「一中政策」的區別,打破中方長年模糊戰略,爭取國際理解與支持;臺灣也應與曾遭受中共外交壓力的國家如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共同建立抗中外交經驗平臺,互通情資、協調策略,組建「民主抗壓聯盟」。
以2025為關鍵節點,強化民主同盟反制中國銳實力擴張
2025年將是國際地緣政治關鍵年,我國政府應預判中國在此時段加大對臺操作的機率,提前備戰,從輿論、外交、經貿、國防全面強化韌性;針對中共以商逼政、斷我邦交、收編僑社等手段,臺灣應與民主國家建立常態化對話平臺,分享資訊戰與認知作戰防禦經驗,同時深化與美、日、歐的安全夥伴關係,強化國際對臺海現狀穩定的戰略共識;唯有透過制度性、多邊化聯繫機制,臺灣才能在中國銳實力橫掃全球的時代裡,站穩腳步、走得更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