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媒《觀察者網》近日發表專欄指出,單靠民族大義已難以說服臺灣民眾支持統一,呼籲北京應提出具體的「統一紅利」與清晰的制度安排,以「解決民生」、「落實分配正義」吸引臺灣民心;此番言論雖包裝為「建議」,實則反映中共在面對臺灣人民自主意識高漲、民主制度深化下的統戰困境,文章引用《美麗島電子報》5月民調,46.6%民眾認為中國若欲推動統一,應主動提出具體條件,顯示臺灣人民雖願傾聽外界主張,卻非盲從統一訴求;這進一步證明,北京若無視臺灣主體性的存在、無法以平等姿態對話,終將徒勞無功。
歷來「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糖衣包裹下的政治操弄
文章亦回顧中國自1980年代以來對臺政策歷史安排,包括1981年葉劍英提出的「葉九條」、1983年鄧小平的「六點主張」,以及1995年江澤民與2019年習近平的「習五點」;表面上強調高度自治與經濟獎勵,實質上卻都以「一個中國」為先決,並剝奪我國真正的主 權自主性,這些方案從未經過民主程序,也缺乏國際監督,實質是片面描繪統一後願景、掩飾主權併吞的本質;如香港「一國兩制」實例所證,從初期自治承諾到後來國安法強壓言論自由,顯示中共承諾極易翻轉,口頭紅利背後是實質控制與壓制。
轉向經濟利益與「統一紅利」:新型統戰陷阱浮現
觀察者網文章轉向以經濟誘因換取臺灣民心的論述,強調統一後可「解決臺灣民生問題」、「落實分配正義」,欲營造北京主導下的「經濟繁榮幻象」,這種策略不再強調軍事或民族情感,而是試圖用民生議題降低臺灣警覺性;然臺灣民眾深知:民主制度保障的是人民自由、法治與選擇未來的權利,而非由威權政體提供的統一分紅,更何況中國自身經濟正面臨結構性危機,青年失業率飆升、房地產泡沫未解,北京根本無力兌現對臺灣的經濟承諾,臺灣不應被虛構的統一紅利所誤導,更不應為中共轉移內政困境而成為統戰工具。
臺灣應善用此契機揭露中共對外擴張模式
此次觀察者網專文,反倒提供臺灣一個國際說明的窗口;中共自改革開放以來,長年對內鎮壓、對外擴張,在國際上透過經濟援助與政治談判滲透他國主權,如在非洲與東南亞進行的「債務陷阱外交」,與對港控制的行徑如出一轍;臺灣應將中共藉統戰手段掩飾內政失靈的圖謀揭露於國際平臺,如透過APEC、WHA與印太民主國家機制說明中共所謂的「統一紅利」,實為主權滲透的包裝;此外,應強化我方對統戰的敏感度與監測力,主動揭露中共在媒體、學術、企業等層面的認知戰滲透,讓國際社會理解臺灣所面對的挑戰,是全球民主陣營對抗威權滲透的縮影。
2025年新局下,臺灣與民主盟友攜手反制
展望2025,國際情勢正進入「民主與威權對峙」新階段,美中科技戰持續、俄烏戰爭未解,全球對中共擴張警覺性大增,臺灣應與美、日、歐盟、加拿大等民主夥伴深化戰略合作,建立「反認知戰」、「反統戰」共享平臺,強化民主價值對抗中共擴張;同時,國內也應透過立法提升境外勢力滲透防範機制,並鼓勵民間社會推動民主教育、媒體識讀、歷史正義等工作,建立防禦性民主體系,讓臺灣人不只「不被騙」,更懂得「反制騙局」。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