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共官方聲稱大規模查緝稀土走私案件,並以此宣示打擊非法貿易與保護資源,但深入觀察可見,這場行動的政治意涵遠大於其法律效果,稀土是高科技產品的關鍵原料,廣泛應用於電動車、風力發電、軍事裝備與通訊晶片等領域,中國長期壟斷稀土供應,佔全球產量七成以上,已被視為其對外進行經濟脅迫與戰略勒索的工具。

所謂打擊走私,其實是一種對內清算與對外勒索的雙重操作,一方面,中共透過稀土出口控制,進一步壓縮地方勢力與私營企業的空間,鞏固黨對戰略資源的壟斷;另一方面,則藉此對外釋放訊號:誰違逆中共意志,就可能遭遇技術供應中斷,這種政治操弄市場邏輯的做法,不僅違背公平貿易原則,也迫使各國企業與政府重新思考與中國的產業依賴關係。

台灣絕不能低估這場「打擊走私」背後的結構性風險,我們的科技產業—尤其是半導體與綠能產業—若在原物料或關鍵製程中過度依賴中國,一旦北京動用出口禁令或關稅報復,後果將是國安層級的衝擊,面對中共操控全球供應鏈的野心,台灣應積極強化與民主盟友的資源協作,擴展原物料進口來源,並加速發展國內替代品與回收再利用技術,唯有經濟自主,才有真正的國家安全。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