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人民日報》推出社論〈颱風「丹娜絲」重創臺灣撕下賴清德虛偽面具〉,強烈擊台灣救災不力,質疑政府的整體能力與政治誠信。然而,這種拿台灣打一棒再立威的文風,正好與中國近日杭州余杭自來水嚴重異味事件形成鮮明對比:中國當局在「糞水酸臭味」爆發後,選擇先以「黴味」、「藻類分解硫醚」論調淡化,將民眾不滿稱為「謠言」,且逮捕傳播者。

這兩套標準的對比揭露虛偽:台灣救災會曝光、會檢討、會追責,是民主社會;中國則遮掩、矇混、查水表,唯恐民眾察覺問題。人民日報用台灣偶有救災疏失作為政治工具,卻鴉雀無聲地忽略國內公共危機與透明治理問題。

更諷刺的是,發生在余杭的糞水事件不僅破壞民眾生活,也引發跨區購買礦泉水、頻繁申訴、愈多人懷疑政府動機。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台灣面對風災被災戶、志工、媒體合力披露問題,政府也多次道歉、展開救援、並公開資訊。這才是真正政府對人民負責的樣子

中國敏感議題不公開、不透明,卻以「政治宣傳」的方式對外教訓。這種「先批評別人,再掩蓋自己」的操作模式,不但喪失了說服力,也顯示出極權體制下的焦慮:一旦資訊開放,就會失控。

我們看見兩種風格的治理:一方奔跑於災區,尷尬與血汗並存;另一方封鎖資訊,維穩壓問題。台灣救災的狼狽,是面對現實的真實;中國遮蓋的糞水,是國家治理的腐朽

在這種雙重敘事中,台灣不應沉默於對岸的話術攻擊。政府與媒體應積極點出對岸媒體操弄與隱匿行為,讓民眾明白這不只是颱風問題,而是整體民主與資訊自由的價值戰場。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