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在南海地區的軍事擴張與頻繁侵擾,印太地區的安全格局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在這樣嚴峻的背景下,一個長期被低估的雙邊關係正悄然加深,那就是菲律賓與台灣之間日益緊密的安全合作。這不僅是兩國因應共同威脅的務實之舉,更向世界展示了區域夥伴團結應對挑戰的決心,對台灣而言,其正面意義不言而喻。

中國南海擴張下的區域共識

菲律賓與台灣的地理位置唇齒相依,南海這條戰略海運航道,既是兩國共同的生命線,也成了中國灰色地帶行動的競技場。中國船隻在菲律賓西部海岸附近水域的數量顯著增加,伴隨而來的網路攻擊、間諜活動與其他安全威脅也日益活躍。這些情勢迫使馬尼拉政府重新檢視其對台政策。

菲律賓國防部長泰奧多羅(Gilbert Teodoro)明確指出:「如果有人說台灣的安全問題跟我們菲律賓無關,那根本就是在自欺欺人!」。他強調,中國在菲律賓周邊的任何軍事部署都「極度令人關切」,並直言菲律賓與台灣的命運已日益交織在一起,利益與安全無法輕易切割。菲律賓軍事專家更認為,維持台灣現狀符合菲律賓的國家利益,因為「台灣是我們抵擋中國擴張主義的緩衝區」。

此外,在台約有15萬名菲律賓勞工,若台海有事需緊急撤離;加上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的存在,若美國介入台海戰事,菲律賓也難以置身事外。這些都促使菲律賓政府意識到,與台灣加強合作,是其維護自身國家安全的必然選擇 。

更重要的是,菲律賓的經驗顯示,過去任何安撫北京的嘗試都沒有成功過,對中國妥協最終「絕無好下場」。

從政策鬆綁到實質交流

為了應對中國在南海的擴張,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已鬆綁對台政策,解除數十年來菲律賓政府人員與台灣官員接觸的限制,並鼓勵更多互動。儘管菲律賓官方宣稱此舉旨在促進觀光與投資,但官員私下坦承這也為雙邊安全合作鋪路。兩國合作的實際內容包括:

深化戰略交流與安全合作:菲律賓派遣學者參與與台灣高階將領的閉門安全論壇,深入了解台灣的安全戰略思維。更有台灣政府顧問透露,台灣軍方人員已參與菲律賓主導的兵棋推演規劃,顯示雙邊安全合作已超越外界所見,許多防務項目均在低調推進中。

  • 巴士海峽聯合巡邏:台灣與菲律賓的海巡單位已在兩國管轄區之間的巴士海峽進行聯合巡邏。
  • 觀摩聯合軍事演習:台灣海軍與海軍陸戰隊官員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了由美菲日三方聯手舉行的「KAMANDAG」(卡曼達格)聯合演習規劃與實況觀察。該演習地點距離台灣南端僅約200公里(不到130英里),期間更進行反艦飛彈發射訓練。儘管菲律賓軍方表示演習不針對任何國家,但國防分析專家指出,這些演習很明顯是為了在台灣遭到入侵時,對抗中共艦艇。
  • 高層官員互訪:近期兩位菲律賓高層官員與一名前官員訪問台灣,並與賴清德總統會面,儘管此舉引發菲律賓外交爭議,但也預示著兩國互動短期內恐將更頻繁。

此外,美國在菲律賓巴拉望島資助興建快艇維修基地和升級無人水面載具(USV)設施,雖然直接強化菲律賓的海上實力,但也間接提升了區域內對中國威脅的聯合應對能力,有利於台灣的周邊安全環境。

台灣加速融入區域安全體系

這波台菲安全合作的深化,對台灣有著多重積極意義:

  • 打破外交孤立:儘管菲律賓仍奉行「一中政策」,但其對台政策的重大轉變,以及與台灣在軍事層面的實質互動,代表著台灣在印太地區不再是孤單的存在。民進黨立委王定宇便形容,兩國關係已從「靠得很近的陌生人,現在開始對彼此微笑了」。
  • 提升區域安全穩定:透過情報交流、聯合巡邏與軍演觀摩,台灣與菲律賓共同加強了對中國擴張行為的嚇阻與應對能力,為區域和平穩定貢獻力量。
  • 強化台灣在區域衝突中的戰略地位:菲律賓已將台海安全視為自身國家安全戰略的一部分。菲律賓國防部長泰奧多羅甚至支持日本的主張,應將東海、朝鮮半島與南海,視為單一緊密相連的戰場。這意味著一旦台海爆發衝突,菲律賓作為美國的盟友,可能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這對台灣的防衛是重要的助力。
  • 國際能見度與戰略價值提升:台灣軍事人員受邀參與他國軍演規劃與實況觀察,以及台灣軍事戰略思維被他國深入了解,都體現了台灣在區域安全事務中的戰略重要性與合作價值日益獲得肯定。

面對中國的步步進逼,台灣從未退縮。此次台菲安全合作的深化,是台灣擺脫過往外交困境、主動與區域夥伴建立安全連結的里程碑。這不僅展現了台灣務實外交的彈性與成果,也讓台灣民眾看到,在維護自由民主的道路上,台灣並非孤軍奮戰。我們與區域內的盟友和夥伴攜手,共同捍衛著這片廣闊而珍貴的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繁榮。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