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五日新店瑠公圳蔡宅將拆前一天,突然接到緩拆的消息,原因是新北文化局很巧妙地在屋主賴女士於同月二十三日再度遞件申請歷史建物後隔兩天,火速通知法院執行處,接受申請故得以暫定古蹟,緩拆。
一般民眾辦事,沒有那麼快那麼準的公文速度,簡直比高鐵還高鐵了。
一般民眾辦事,沒有那麼快那麼準的公文速度,簡直比高鐵還高鐵了。
從二十三號申請,到二十五號接公文,真是恐怖的兩天等待,從絕望燃出生機。
是文化局偏愛嗎?為何上次慢車駁回,這次火速配合暫緩;被拆了,文化局可以說作業配合不及,公事公辦啊。而且上次不就申請與駁回,有案為證。
這次為什麼快刀進來?好可愛的公文啊,當事人想。
答案,簡言之,當法院執行處成為合法的老屋殺手時,文化局很怕成為輔助殺手。
君不見,文化局長不止一次講蔡家老屋沒有文資價值嗎?但是,當老屋轉為罷羅連署站,
它就有了政治價值,面對新北市政府反罷免,砍此老屋等於砍罷羅連署站,引起罷團喧嘩,在此刻甚為「政治不智」。
君不見,文化局長不止一次講蔡家老屋沒有文資價值嗎?但是,當老屋轉為罷羅連署站,
它就有了政治價值,面對新北市政府反罷免,砍此老屋等於砍罷羅連署站,引起罷團喧嘩,在此刻甚為「政治不智」。
不如暫緩,讓罷免風波高潮過去,少人聞問時,就是劊子手的事了。
文化局這次會通過蔡家老宅歷史建物嗎?用小指頭想也知道,微乎其微,等待奇蹟,因為官僚制度是那麼不友善。
讓我們祈禱文化局會看到老屋一審贏的兩公約理由,讓我們祈禱文化局會看到成為歷史建物的廣義,不侷限於政治名人,也可以有庶民歷史位置,當它剛好是從日治呼吸到現在的老屋,並看到時代興衰,並且也位居要津,在萬新鐵路旁,也是和美煤礦礦事,瑠公圳源遠的見證老屋,而非在深山野外的荒廢之屋。在新店,這樣長遠還存在呼吸著的老屋,當只有這裡了。
如果文化局因應城市開發潮、建商來勢洶洶的示意壓力,當政治因素鬆弱,文化局就選擇老屋砍頭而毫無文化思量了,成為真正「文化政治局」,毫不隱藏。
讓我們觀看,讓我們等待,緩衝後的街頭短講兩百來人參與的公憤是可以被壓抑的,國家人權委員會的最速件兩次公文,執行處是可以磨刀霍霍緘默無聲的。讓我們等待最壞來臨,而台灣歷史的一間註腳被拔掉也就是這樣了,水泥化大白鯊化是城市的動力,台灣的存在只有經濟,跟拳頭大的政商關係強的吃香?
如果拔掉蔡家就是台灣水準下沉一公尺的話,在那之前我們抓住公文曙光反省與呼籲,蔡家願意捐出,強化建商的容積率利益,並存並不衝突。老屋是歷史註腳,大於所有權爭執,並存是文化局可以臨門一腳達陣的目標,何懼而不為?文化真的是和文化局一樣無用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