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政府一直在提倡發展綠色能源,為了降低傳統能源的使用率,因為傳統能源產業被視為排放二氧化碳的最大戶,這麼做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綠色能源對於減少碳排放可能是正向的,但我們也應該進一步思考,對於生物與自然生態而言,真的完全無害嗎?
以臺灣為例,台灣的風力發電的位置大多集中在台中、彰化,有些風力發電廠的位置剛好與候鳥遷徙路徑接近,這可能會影響到候鳥在遷徙時的安全性。
接著來看太陽能發電,雖然太陽能發電對於生物來說幾乎沒什麼危害,發電過程中的確也不會造成環境污染,但太陽能發電廠需要大面積的平地,興建者可能會選擇砍伐樹林的方式來建造,當然,若太陽能板設置於已開發的空地,便能減少對自然地貌的破壞。製作太陽能板過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含有鎘、鉛、矽、砷等重金屬,若在太陽能毀壞後,在回收的過程中沒有妥善處理,這些重金屬物質,可能會造成生態環境的污染。
所以筆者認為發展綠色能源不能只考慮到會不會有溫室氣體的排放,也要考慮到對於動物、植物及土地會不會受影響,雖然發展綠能的目的是要減少排放二氧化碳,但不能為了達成這個目的而犧牲掉對於動植物及土地的保護,因此,政府與企業在推動綠能時,應更加謹慎評估其對生態的長遠影響,真正達成永續及保護環境的雙贏局面。
黃政霖(學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