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媒體報導高雄有不少路口裝設所謂的「學習式紅燈」,誤導他人闖紅燈,讓我感觸良多。
前幾天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個讓我滿頭問號的紅綠燈。紅燈倒數結束後,前方一整排機車騎士直接起步,結果號誌根本沒變,我只看到路邊閃了幾道白光——那一刻我才意識到,不是他們闖紅燈,而是我們被「設計」成了違規者。
這種「學習式紅燈」號誌根本是陷阱。倒數完卻還不能走,那到底倒數的意義是什麼?身為每天通勤上下課的大學生,我不是只要求效率,而是希望基本的交通設計不要誤導人。政府推動智慧交通可以,但不能用模糊的號誌讓駕駛自己去「猜」什麼時候能走。更別說一個錯誤的直覺反應就可能換來上千元罰單,甚至事故風險。
我不相信市府不知道這樣的號誌會讓人誤判,真正的問題在於制度沒把「使用者」的感受當一回事。我們不是技術測試用的白老鼠,更不是政府開罰績效的提款機。一個讓人違規機率升高的號誌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制度性危險。
我呼籲市府盡快全面汰換這種讓人「看得懂卻理解錯」的號誌,交通安全不是科技炫技,而是設計要夠直觀、夠信任人性。
張景鈞 (學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