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浪潮,襲來!

中台灣向來是決定台灣政治版圖變化的搖擺州,大罷免從台中、彰化、南投到雲林,國民黨立委無一倖免。

即使連不具媒體聲量,只靠經營傳統組織的服務型立委,諸如台中第三選區楊瓊瓔、南投第一選區馬文君,以及數十年來難以撼動,依靠家族在地勢力的彰化三選區謝衣鳯(彰化謝家)、台中二選區顏寬恒(台中顏家)、雲林一選區丁學忠(雲林張家),竟然都耐不住這波罷免潮。

 

從里長燈箱到直播蹭災難:盧媽雙寶的歪樓傳奇

中台灣大罷免最具指標性,也最受矚目的,無非是台中市長盧秀燕拉拔的「台中三子」。這三區的罷免團體起步最早,被罷免人的爭議遠遠多於其他選區立委。

台中罷免國民黨立委的六區當中,仇恨值最高的就屬羅廷瑋。退萬步言,羅廷瑋能夠當選立委,在政壇中可以說是相當勵志的故事,他靠著傳統政治的柔軟身段,從里長起步,初期選舉時更是揹著燈箱走遍選區,許多選民受到感動。

羅廷瑋熟練操作網路社群,在快速博取眼球的時代,即使行為多有爭議,但確實賺到了很多「聲量」,讓在地方選舉最重要的「知名度」,經歷一任里長、一屆議員的他就水漲船高。不過迷信聲量政治的他,雖然成就了從里長躍升立委,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卻也奠定了他將被罷免的結果。

另一個緊追在後的廖偉翔,則是享盡家族紅利的政治媽寶。翻開廖偉翔的政治經歷,除了胡志強的末代秘書與國民黨在2023年推出9位年輕發言人當看板以外,可以說是乏善可陳。

欠缺政治工作實質歷練的廖偉翔,這一年多來的表現荒腔走板,並不讓人意外。從還沒上任就宣布「爭取中捷成功」;台中瘦肉精事件時他質詢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抽驗3%不能證明其餘97%沒問題,顛覆統計學理論。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無非是一個月前新光三越百貨公司氣爆,廖偉翔衝到現場直播,被批評是蹭聲量!

 

靠聲量上台,也會被聲量淹沒 

羅廷瑋在台中市議員任內,言語挑釁騷擾其他女性議員,惹爭議、搶版面;廖偉翔在城市災害現場,不忘趕快在網路社群刷一波。

這些惹議行為,不會是一個成熟政治工作者進行決策時的選項,筆者相信,廖偉翔的母親 — 連任七屆的資深議員黃馨慧,勢必不會做出同樣的行為。這完全是國民黨新世代政治人物,迷信於聲量政治的錯誤選擇。

敲羅、廢翔,頻頻佔據新聞版面。「台中三子」之中,雖然黃健豪最沒存在感,但這屆立委選舉的成績最為亮眼,更是國民黨長期培養的新生代。 

讓我們回過頭仔細檢視這位全國第二高票,但缺乏存在感的立法委員。

相較於羅廷瑋、廖偉翔兩人,黃健豪從台中市議員到立委,都顯得低調也爭議較少。在大罷免浪潮中,被罷免團體稱做「台中三傻」,黃健豪似乎有些無辜。是嗎?

 

以為是政治精英,結果是包裝過的事故現場 

黃健豪與羅、廖不同,他當過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革命實踐研究院副院長、國民黨發言人,擁有相當完整的黨務資歷。黃早期在黨內的黨代表選舉,就受到連勝文推薦,被認為是與中國關係深厚的「連系」子弟兵。

2024的立委選舉,黃健豪受到黨內前輩沈智慧的競爭,連勝文更是到台中幫忙協調,也就是政治界常說的「喬」,喬到讓沈智慧心甘情願退出黨內初選,可見連勝文與黃健豪的好交情,並用心至深。

另一方面,被認為是傾向國民黨本土派的江啟臣,在其黨主席任內,黃健豪也曾經擔任黨內要職。更別說現在還承襲台中市長盧秀燕以前的立委選區,也是盧秀燕競選市長連任時七位總幹事之一。

在國民黨內,無論是親中派或本土派,黃健豪都能夠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可見,他並非低調,而是有不可忽視的企圖心與政治手腕。

一路走來小心翼翼,鮮少犯錯遭受媒體關注的黃健豪,或許是受到大罷免的輿論壓力,最近頻頻出包。

 

原來不是不表現,只是還沒輪到他出糗 

近日他質詢交通部長陳世凱,針對台中清泉崗機場的跑道等級不如台北、高雄,原本應該是關心在地觀光,輕易就能得分的「民生議題」,卻暴露出自己不知道清泉崗機場有戰機起降的現況。

令人疑惑的是,台中市民經常聽到戰機升空操演的引擎聲,黃委員與市民的生活共感,竟然如此薄弱。難道黃健豪也與相聲大師馮翊綱一樣,不相信中共軍機擾台?

最令我們訝異的,機場跑道是否軍民共用的問題,在質詢前只要委員及幕僚做好功課就能掌握了解,堂堂國會議員卻在質詢台上浪費時間。黃健豪作為國民黨長年栽培的新生代,問政能力竟然只有如此?難怪盧秀燕的台中三子被戲稱為「台中三傻」。

爭議無獨有偶,先前北屯區公所在臉書貼出恭喜黃健豪喜獲麟兒,並到區公所申請育兒津貼,卻被網友湧入批評「右手刪預算、左手領補助」,嚇得區公所急忙下架該文章。即使黃一再澄清育兒津貼的預算爭議,卻也無法改變審查預算當時,藍白聯手造成的混亂

曾經在國民黨中央任職新媒體部主任的黃健豪,卻在罷免案二階達標門檻之際,頻頻在社群及媒體上出包,原來不是他無辜低調,只是翻車慢半拍。這下台中三傻湊齊了!

 

罷免不是復仇,是公民社會的免疫系統運作中

根據筆者觀察,形成這波大罷免海嘯的地震源,並非民進黨沒有完全執政。執政黨成為國會少數,其實是台灣公民社會基於「監督」、「制衡」,在2024大選中所做出的集體選擇。反倒是國民黨、民眾黨沒有把握機會,他們在監督手段上的失衡,才激發出大罷免浪潮。

尤其中台灣的政治環境,對於民生議題及政策的敏銳度,遠高於「國族認同」或「意識形態」的辯論。台中縣區、彰化、南投等地的立委罷免案,都是因為藍白審查中央政府總預算時的荒唐行徑,導致公民社會快速集結,形成巨大能量,一口氣打出中台灣的罷免同花順。

筆者認為,2024大選結果與現在的大罷免,其實是台灣公民社會的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然而藍白反制公民社會的做法,卻是將大罷免形塑成藍綠對決,恐怕是錯估情勢。

罷免第二階段連署大約剩不到三週的時間,已經進入最後倒數。黃健豪的罷免案,是否會在中台灣成為壓倒藍白的最後一根稻草,就看台中公民社會的智慧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