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宥勝日前突然透過 YouTube 宣布復出,影片一出馬上引發討論。他過去因性騷擾被判刑,雖然依法完成社會勞動,但整起事件才過沒多久,他就自認「沉澱夠了」,準備重新出現在鎂光燈下。更誇張的是,有企業竟還跟他合作辦活動,結果風向一變立刻急踩煞車。說實話,這樣的復出節奏和品牌選角,恐怕不是這樣。
首先,一個涉及性騷擾的人,在社會觀感上就不是單靠「沉默一段時間」就能重新獲得掌聲。他說自己準備好了,但更重要的是,受害者真的好了嗎?社會真的準備好了嗎?道歉不是說出口就算數,反省也不是自己說了算。這種急著洗白、重返舞台的態度,根本就是把整件事當成風波,而不是錯誤。
再來,企業的角色也讓人搖頭。亞果遊艇起初與宥勝合作,事後卻在爭議擴大後火速切割,這說明了什麼?說白了,就是事前根本沒把這件事當一回事,直到輿論炸鍋才開始補救。企業不是只能看人氣、看流量,也應該看價值觀和公信力。品牌如果跟社會價值脫節,終究會被消費者用腳投票。
希望未來不論是公眾人物還是合作品牌,都能記得:做錯事不是不能復出,但「怎麼復出」「什麼時候復出」「是不是該復出」,社會有權力提出質疑。別讓「準備好了」成為掩飾錯誤的擋箭牌。
文/傅仕涵(學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