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罷免國民黨立委訴求主軸是「親中、親共、賣台」。問題是,一般民眾應該分不清,中國國民黨的「親中」與維持現狀的「親華」(中華民國),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因此臺灣獨立建國陣營需要導引「大罷免行動」之後,邁向廢棄「中華民國」之運動

目前各政黨、政客都是各取所需,只是反對「支持統一」,卻無法邁向台灣建國的目標。民眾不能理解罷免排除親共、賣臺人士,只是治標無法治本。加上臺灣本土派對2024臺灣大選「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至今從未有過任何的檢討反省,採取有效對策。倘若此回本土派只是滿足於「大罷免行動」,會成為助長政黨、政客繼續掩飾「親華(中華民國)」現狀,危害台灣建國運動。

因此「大罷免行動」之後,有必要向民眾清楚說明: 「親中」、「親華(中華民國)」,其實都是維持「一個中國」,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此外,依據民意調查圖表顯示,支持「維持現狀」的比例依然最高,而真正「支持統一」的臺灣人民比例其實有限。可見有必要向民眾清楚說明「現狀」的意義、正確的說明「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才能推動台灣建國運動。

台灣人民不應該只是相互比較「支持或反對統一」,必需再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目前臺灣獨立建國陣營,應該趁勢招兵買馬,在2028臺灣大選之前投入更多資源,向臺灣人民說明: 「臺灣建國」異於中國的非法政權「中華民國在台灣是國家」。「正確的認知」才能符合民主程序,全民投票(獨立公投)之意志表達,各級的「選舉政見主張」,甚至對外的文宣、海報等,所有過程都是關鍵重點。

國際法學者許慶雄教授表示:臺灣獨立建國的前提要件是,臺灣人民必需先具備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有正確認知。如今已知無法期待執政者向臺灣人民回應「賦予政權」的成效,至今未提供符合民主程序之相關政策和管道。因此臺灣人民有權利依據超越憲法而存在的人民「抵抗權」,發動「改變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公投運動。成功之後才能由現任臺灣領導人依臺灣人「賦予政權」之權責,承接「改變外交政策」公投的結果。

「零邦交國」才能救臺灣! 事實上至目前為止,臺灣政府的外交政策一直是維持漢賊不兩立的「一個中國原則」。外交部也一直是要求世界各國,承認中華民國是合法代表全中國的政府,要求承認臺灣總統是十幾億中國人(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國國民)的國家元首。然世界各國無法與臺灣建立邦交的最重要原因,就在於臺灣自我要求代表全中國的外交政策,這是「維持現狀」必然在外交上孤立無援的原因。臺灣維持漢賊不兩立的外交政策,使各國無可奈何,被迫在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之間作一抉擇,承認那一邊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可見「零邦交國」之後,才能喚起「臺灣人民自決意識的抬頭」。

最後,從上述可以知道,我們的外交部,要求邦交國承認「中華民國」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非法政府。過去國民黨政府是如此,民進黨執政之後,也是如此。民進黨口口聲聲反對「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為何民進黨政府的外交部,又要花臺灣人民的稅金,收買小國來承認「代表全中國」的假象,維持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是代表中國合法政府的謊言,實在令人扼腕!

所以「零邦交國」之後,臺灣人民才能看清楚,漢賊不兩立的外交政策危害臺灣。惟有如此才能喚起「臺灣人民自決意識的抬頭」,才有機會救臺灣。誠如近日拙文 ≪臺灣的外交政策與「零邦交國」才能救臺灣!≫、≪救臺灣突破困局 2027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公投勢在必行≫: 臺灣的未來前途只能靠臺灣人民和本土派黨團一起努力,才能早日實現臺灣人民獨立建國的目標。

註: 有關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國的關係,請參考『台灣建國學』。臺灣憲法學會前理事長許慶雄教授著。秀威資訊科技。2022年6月初版。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