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柳州:耗資百億的鐵路成「古蹟」
中國經濟低迷,房地產市場崩盤,長期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陷入財務困境,導致多項基建工程爛尾。廣西柳州市的軌道交通項目便是一例。
這條全長45公里的鐵路,2016年開工,原定今年通車,總投資達126億元人民幣。然而,由於預算不足,工程於2021年停工,只留下橋墩與車站,鐵軌無蹤。當地居民抱怨,荒廢的橋墩毫無用處,成了「城市古蹟」。
去年11月,柳州市政府宣布拆除橋墩,但每根墩柱拆除費用高達10萬元人民幣,民眾痛批政府決策失當,質疑「當初為何要建」,認為這是一場巨大浪費。
貴陽軌道工程爛尾,荒廢隧道成「幽靈工程」
與廣西相鄰的貴州省貴陽市,也面臨相似的基建爛尾問題。今年1月,網民爆料貴陽T2號線有軌電車工程停擺,成為又一爛尾形象工程。
T2線原計劃全長10.92公里,設13座車站,2022年啟動施工,預計2024年完工。但隨著地方財政惡化,建設停滯,成為擱置的半成品。
此外,貴陽市原計劃建設一條12公里的環城高速,預算52億元,意圖連接市中心與新開發區。然而,隨著房地產泡沫破裂,土地收入大減,地方政府無力推進,工程被迫中止。
有網民在貴州深山發現兩條荒廢隧道,裡面竟藏著兩輛塵封的重型卡車,質疑政府「花巨資建隧道,現在不用,還有復工的可能嗎?」
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基建泡沫破裂
中國地方政府長期依賴土地出讓支撐財政,過去靠賣地賺取數萬億元收入。然而,隨著房地產市場崩盤,土地財政枯竭,政府負債激增,無力完成大量基建項目,導致爛尾工程激增。
大量基建投資造成的「隱性債務」加重地方財政負擔,許多城市被迫縮減公共支出,甚至動用更多貸款維持運營,陷入惡性循環。
「基建狂魔」的虛假繁榮,終將破滅
中國政府大舉推動基建,但缺乏嚴謹的可行性研究,往往是拍腦袋決策,一窩蜂上馬項目。這些工程未考量市場需求,僅為了提升GDP數據、粉飾政績,導致資源錯配、浪費嚴重。
這種「基建狂魔」模式,實際上是為了營造中國經濟繁榮的假象,欺騙國際投資者。然而,隨著房地產泡沫破裂,地方債務危機浮現,這種模式終將無法持續,基建泡沫破裂後的影響,將進一步拖累中國經濟發展。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