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以「報導偏頗」、「戲劇竄改歷史」等模糊不清的理由,提案刪減公共電視23億元的預算。這樣的行為不僅反映出對公共媒體價值的無知,更暴露出透過預算審查權箝制言論自由的危險傾向。預算審查的本質應該是監督政府資源的合理運用,而非成為打壓異己、干涉媒體內容的工具。當政治勢力將預算審查權轉化為箝制公共媒體的手段時,這已經違背了民主社會權力分立與新聞自由的基本原則。

公共電視作為國家級的文化平台,肩負著推動社會進步與文化傳承的重任。與商業媒體相比,公共電視更著重於製作高品質的文化與教育內容,這些內容往往是市場導向的商業媒體所忽視的領域。公視長期投入在地文化與歷史記憶的保存,為台灣社會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公共電視提供多元觀點與公共討論的平台,讓不同立場與聲音都有機會被聽見,尤其是弱勢族群和邊緣議題更需要這樣的發聲空間。在商業媒體逐漸受制於市場與廣告壓力的環境下,公視的存在平衡了媒體生態,提供民眾更全面、客觀的資訊與觀點,這對於民主社會的健全發展至關重要。

粗暴且不當的預算刪減行為,將對公共媒體生態造成嚴重的衝擊。優質節目的製作將面臨資源中斷,許多正在進行中的文化、教育與公共議題相關節目可能因此被迫停擺,影響觀眾對深度內容的需求。公視長期耕耘的文化與歷史保存工作將因此受挫,許多珍貴的紀錄片與文化計畫可能無法持續推動,進而影響台灣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傳承。公共電視長年培養的專業媒體人才也將因經費不足而流失,媒體產業的專業性與創造力將遭受重創。最嚴重的是,公共媒體生態將因此崩壞,媒體市場恐將被商業與政治利益全面掌控,讓台灣社會逐漸失去多元與中立的媒體聲音。

針對這項刪減預算的行為,文化界、學術界與傳播界已紛紛表達強烈反對。這樣的社會反彈不僅是對粗暴刪減預算的抗議,更是全民共同守護公共媒體獨立性與民主價值的行動。各界一致認為,公共媒體的自主性不容被任何政治勢力威脅,台灣社會必須捍衛新聞自由與多元價值,拒絕讓公共資源成為政治操控的工具。這股反對聲浪展現出全體社會對公共媒體自主性與新聞自由的高度共識,也彰顯了民主社會中不可讓步的底線。

立法委員應回歸專業與理性的預算審查態度,確實履行監督政府資源運用的責任,而非將預算審查權淪為政治打壓的工具。應建立透明且合理的監督機制,以公開且客觀的方式評估公共媒體的運作狀況,而不是基於主觀或政治立場進行干涉。必須確保公共電視的編輯自主與內容獨立,不受任何政黨或政治人物的操控。政府應進一步強化公民對公共媒體的參與,讓民眾透過公開討論與監督,共同決定公共媒體的發展方向。

守護公共電視,就是守護台灣民主社會的多元價值與新聞自由。國民黨此番刪減公視預算的行為,不僅傷害了公共媒體的發展,更是對台灣民主體制的嚴重挑戰。我們必須堅決拒絕政治力量以預算作為干預媒體的工具,並共同捍衛公共媒體的獨立性與多元性。只有確保公共電視在公平、獨立的環境下運作,台灣才能持續維護民主社會的基石,讓自由與多元的價值在這片土地上深根茁壯。

楊聰榮(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
請繼續下滑閱讀:言多必失! 巧芯嗆聲多言可能害自己被罷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