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新會期即將開議,因應大罷免潮來勢洶洶,為降低仇恨值,國民黨團決定本會期將以處理民生法案優先(對這項宣示,筆者只覺得莞爾,那不就間接承認之前是在搞政治?),儘管尚未列入盤點出優先法案,但率先披露的亮點,就是「還我七天假」,期欲將當年因著勞工全面實施周休二日而同步刪減的國定假日,重新透過修法補回來。
但是,要確定哩!檯面上主推該法案的委員,在八年前刪減國假之際,都還沒擔任立委職務,或許該去請益一下前輩,才能了解箇中的原委脈絡,可別到時候被倒打一耙才好。

「還我七天假」的議題,恰好是突顯所謂政治人物「雙標」的照妖鏡。
政策的源起,得回到馬英九政府執政末期,當時民進黨已獲得總統與國會多數,但立委率先於二月一日就職,進入新國會與舊政府的交接期。時任勞動部長的陳雄文,即開始推動「周休二日」,採取的是「一例假、一休息日」的模式(也就是後來「一例一休」的雛形),參酌公務員周休二日的配套,同步請內政部修改紀念日實施辦法,將國定假日修正為全國一致(勞工僅多了五一勞動節),共刪掉了七天假。
當時,這政策被綠營叮得滿頭包,幾位長年待在衛環委員會的立委,以勞權即先鋒之姿,痛批刪除國假的決定,並認為「休息日」所容有的彈性規定,並無法真正落實周休二日,恐落得兩頭空的結果。
但隨著蔡政府走馬上任,勞動部長由先前擔任次長的郭芳煜接任,繼續推動前朝決定的政策,並定調為「一例一休」,同時還是一樣續刪七天假。但很奇妙的,彼時批判的綠委們,瞬間都轉化成護航者(當然林淑芬委員除外,她或是少數能堅定政策意志的良心者,甚或為了拒審該法,上演了一場失蹤記,之後遭到黨團處分,一度被移出其所鍾愛的衛環委員會),大肆廣宣該法有多麼嘉惠勞工,而藍委也不惶多讓,明明是自家執政時擘劃的政策,卻開始抨擊該法有多麼無良,甚或還推出讓輪班制產業根本窒礙難行的「兩例」,藉以墊高自己的勞權意識,卻沒看見,其實反對提高勞動條件的資方團體,多的是國民黨的金主啊!

換言之,藍營擬推動「還我七天假」的修法,真的要確定耶!
屆時若真成為輿論熱議的焦點,以上所述的政策歷程,都會再一次原原本本的被還原廣宣。按綠營的大內宣功力,只要剪輯當時立法院的質詢影片,將國民黨定調為砍假的元兇,藍營那種孱弱的政策辯護能力,真能有所反擊?
又既然都已經過去八年了,大家或也都習慣了沒有七天假的日子,這時候再掀波瀾,不是擺明了跟金主們對著幹麼?會不會因此加速資方團體「用腳投票」,轉而向綠營輸誠,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更況,看看七天假都是啥名目?
包括諸如329青年節、臺灣光復節、蔣公誕辰、國父誕辰等,這些節日,要麼充滿著大中國思想,要不就是崇拜威權的象徵,真能讓當代的社會大眾接受。到時候綠營只要拿出「蔣介石這魔頭的誕辰為何也要放假」的質疑聲浪,藍營不就又有理說不清了麼?

當然,增訂國定假日,讓勞工容有更多的休閒時間,確實是各黨派皆有的共識,但到底要放哪些日子,就擺不平了。譬如:恢復行憲紀念日放假,因著聖誕節乃是國際節日,台灣理當跟進,但佛教、道教就翻臉了,何以基督有假、佛祖玉帝無假呢?又或原住民族想來個放假的紀念日,那客家人又會反對了,為何有他無我,莫非比較細漢?與其陷落族群間的紛爭,還不如就別放了!
對此,筆者倒是認為,不妨來個彈性一點的規定,將每一年遇到需要彈性休假的日子訂為國定假日,讓彈休之後無須再補行上班,如此一來,勞工有連續假日可休,又不必於隔周影響到周休二日,應該可收兩全其美之效(畢竟,大家都不喜歡在周六補上班吧!)。內政部不妨去盤點一下,歷年、乃至於未來幾年,這樣的彈休機會,每年大概都只有三、四回,絕對少於七天,若按此方向修訂,或不致於讓資方太跳腳,對勞工們也有交代。

綜言之,政策是具有延續性的,施政力求的是穩定,倘若因著政黨的輪替更迭,而出現天差地遠的變動,對於社會作息的穩定,其實毫無助益。國民黨倘若想在本會期趕緊做出福國利民的成績,藉以沖淡大罷免的暴戾之氣,「還我七天假」或不是個理想的解方。
應該提出具有創見性的前瞻政策,而非從過去爬梳,自以為抓到了對手的小辮子加以攻之,但結果卻可能是把歷史共業重新拿出來自己扛罷了,得不償失,可得想清楚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
請繼續下滑閱讀:大S曾被算命活不過50歲?2025年了還傳讖緯之說實在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