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08課綱洋洋灑灑揭櫫三面九項及自發、互動、共好等基本理念,再配合「啟發生命潛能」等4項總體課程目標,協助學生學習與發展。實施以來,有「素養導向課程教學,有益接軌國際教育趨勢」、「學科整合,有益活化教學現場」及「興革氛圍帶動,有益提升教師終身學習」等正面評價。

然而,考招領導教學、校務行政負擔及師資不足等枷鎖未解,甚且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及課程發展主軸顯學的「核心素養」及「學習歷程檔案」的「雙子星亮點」,至今依然「茫然爭議發展中」的不爭事實,各界諸多「課綱不檢討,臺灣不會好」的反噬風評,實為教育部應戒慎正視的警訊:

一、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早於108課綱3周年的111年即提出全面檢討課綱與考招連動性等4項建議,呼籲教育部不要再講空話,具體回應核心問題,進行課綱整體內容及配套的檢視與微調。

二、「親子天下」於 112年4月22日發布「108 課綱觀察報告」指出,高中端學習歷程檔案效益、必修本土語課程及多元選修難選興趣課程等5 大有待加強現況。

三、1111人力銀行112年6月7日至6月30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4%完全清楚課綱內容理念,2成2坦言不了解;存在學習歷程困擾多、學習效度評估難、素養教學困難等諸多隱憂。

四、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112年12月間指出108課綱教育去專業化是問題所在,呼籲回歸政策專業與教育專業,沒有妥善的配套,課綱難以發揮功能,學生和基層教師將成為教育部政策的犧牲品。

面對各界持續的期待及建言,教育部長於113年5月間直言「118課綱不存在」,定調下波中小學課綱將「微調」。對此,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呼籲教育部落實108課綱應先落實精緻教學小班制、合理教師員額及學習歷程建置等3作為。108課綱諸爭議多時,至今還是「微調」、「持續深化」的口號,今夕何年何月?

「迎合世界教育發展」及「接軌世界教育潮流」,或有其必要參考性,卻有可能自失國家教育根基之虞。教育部自我的「前瞻性思維」及「果敢性態度」,推動「最有利標」措施,才是唯一正道:

一、教育減法思維

教育課綱效益不是來自「加法」。上課時間長、課程內容多、政策及行政爆表等現況,昨天納性平、環保、人權等,今天加AI,明天再加半導體等,教育官員及學者專家這般堆積老師教學及學生學習壓力的「加法思維」快感,豈是國民教育本質的價值?課綱必須與時俱進,精緻深度教育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核心,教育官員必須率先祛除「堆積疊加」的套路,果斷展現「減法思維」的創意素養。

「減法思維」將可確保各發展階段的「縱向聯結」及各教育課程的「橫向聯結」間的精緻聯結,守護教師專業自主教學及學生自發互動學習權益,達成課綱追求的教育價值。

二、建構課綱制定教學學習一體化

「制定•教學•學習」三位一體就是落實課綱(含課程)的主軸。

課綱的制定(含擬訂修訂),大多受制學者專家理論及教育機關理念架構,鮮少深度探討教師教學(廣含指導)方法及學生學習內容(廣含過程)等層面的「實務可行性」。某種程度上,一直存在著學者專家及教育機關扮演高高在上深奧美幻的「雲端角色」,委由教育現場教師仰望雲端摸索創意教學的「中介角色」,學生則是逆來順受茫然學習的「草根角色」等「默契3分工」結構。

面對時代演變,建構「制定•教學•學習」三位一體才能確立教育可行度的真價。課綱「課程學習能夠達成甚麼目標」的理論制定,聯結「應有的指導技能及型態」的可行教學,切實引導「如何學習」及「學習過程」,成為確保課綱品質的唯一命脈;反之,理論理念只是「閣樓空論」,教學創意及學習過程成為「花拳繡腿」,而學習內容將淪為「煙花雲霧」罷了。

必須警覺的是,課綱不應該成為助長某種特定教育理念或風向教學型態的道具,更不應該成為限制教師教學創意功夫的關卡。

三、強化教師教學研修

教師參與校內外公開教學或觀摩教學等提昇教學技能研修,本應給與「確保教育品質的重要資產」定位;然長期以來,教師教學研修往往淪為「專家學者」高談闊論或教育機關政宣的修羅場,甚至徒具形式成為「拜拜式研討會」,使得教師教學研修流於空洞虛應。

課綱成敗的最關鍵就是尊重教師教學自主權及提升教師教學技能。教育部投注經費規及策定「校內」、「校際」、「區域」、「全國」等強化教師教學創意及技能等為本的「實務性教學研修」是責無旁貸的責任。形式化拜拜宣導、例行性教務輔導訓導等動員傷財的「消耗性研討會」就刪減或廢止吧!

四、縮減上課時間

當學生感受「學習壓力」開始體驗過勞人生之際,縮減上課時間就成為一刻不容緩的迫切課題。

2024年12月25日日本文部科學省(教育科學部)向中央教育審議會提出2026年「修訂學習指導要領」諮詢主題之一就是「彈性教育課程」,具體上就是「縮短上課時數(時間)」及「實現學生理解度的教學」等2大項;在「不增加教學科目」的原則下,一堂課時間,國小縮短為40分鐘,國中縮短為45分鐘,其目的就是確保多樣化學生能夠主體性深度學習。

課綱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培養「學生自發(自主)、互動」的學習角度,達成提昇教師與學生互動的素質層面。縮減上課時間可賦予學校彈性運用時間的教育規劃,提昇多元化學生的深度學習品質及減輕教師業務負擔;進而鼓勵教師發揮創造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性。每節課時間縮短5分鐘的「小事」,卻可能轉化為學生利用彈性時間進行個人學習或特定學習的「大事」。

五、實證教育的價值

課綱是實證教育價值的基石。教育部一聲令下,卻因無完善配套措施、教師工作負擔增加、師資不足、考招選課問題叢生等,導致教育現場怨聲載道。再者,藝能科淪為追求亮麗多元選修獲得漂亮學習履歷的「招牌」、學測與指考的考試設計影響教學品質及學習程度等詬病亂象,均使得實證教育的課綱價值深受質疑。

課綱的「立意良善」及教師的「熱情熱血」是遠遠不足以實證教育的價值。教育部及學者專家不能仰賴美化「會議操作」,必須有效立即解決困境課題;或有難予一時克服的難題,年年「滾動式」、「微調」等守舊心態何以大破大立教育窠臼?果敢執行「改善期程」以逐步縮小理想與實際的落差,或許是邁出實證教育價值的一小步。

附帶一提,日本文部科學省的「修訂學習指導要領」諮詢作業,首次嘗試直接傾聽學生心聲(接受學生意見),可謂是實證教育價值的一環。

特別強調,在「不存在118課綱」的前提下,現行「課綱」隱藏的「考招制度」,或將成為學校教育殺手。「升學制度」必然是教育體制步入罪惡深淵的禍首。因為,升學不是教育價值。

「當政策出現偏差時,務實採取即時行動」,就是教育官員最應該的覺悟。學生的每個發展階段都只有「一次機會」,豈能當成實驗的小白兔?教育部要落實課綱教育價值,與其端出美幻雲端理論,莫如訴諸教師教學技能及學生務實學習。教育思維不應該任受教育白皮書宰制,就像白老鼠怎麼繞也繞不出框架一般,奔波在一個虛構的課綱閣樓。

就多元教育發展而言,教育部應該反思如何減少對正常教育的干擾,回歸教育本質及尊重教育專業。學校教師是教育的資產及後盾,不是廉價的績效提款機。試問,當學者專家一再加菜,教育官員卻無法作為教師學生模範展現「教育創意」,竟還敢有對著疲憊不堪的學校老師及疲於奔命的學生發號司令說「請發揮更有創意的教學及活力的學習」的口氣?

請問,誰給的「勇氣」?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