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論壇,作為台北與上海之間的年度城市交流平台,自2010年首次舉辦以來,一直在兩岸關係的敏感時刻扮演著微妙的角色。2024年的雙城論壇於台北登場,主題聚焦「智慧治理、永續未來」,看似著重城市建設的合作,然而在兩岸關係日益緊張的背景下,這場論壇的本質及其潛在風險,值得社會更深入的檢視與思考。
雙城論壇的背景與現況
雙城論壇原本旨在透過城市層級的交流,推動台北與上海在經濟、文化及城市治理等領域的合作。然而,隨著兩岸情勢變化,中國對台灣的政治意圖越來越清晰,論壇的性質逐漸超越單純的市政交流,帶有統戰滲透的意味。2024年論壇期間,上海副市長華源率團訪台,而台北市長蔣萬安以「雙城好、兩岸好」為基調,強調城市交流的重要性。然而,這樣的論述背後,中共藉由「城市交流」包裝統戰目的的可能性不容忽視。
陸委會的審慎決定:守住底線的必要之舉
本次論壇前夕,上海市台辦主任及9名中國媒體記者未獲准入台,引發部分輿論質疑政府封殺新聞自由。然而,陸委會已明確指出,這項決定基於「關聯性、必要性、專業性」的審查標準,並非刻意封堵交流,而是考量中國媒體與官方機構往往具有宣傳及統戰任務,需對來台人員進行謹慎把關。
我們必須理解,中國政府長期以來透過「城市交流」滲透台灣社會,拉攏地方政治人物,試圖模糊兩岸的主權界線,進而影響民眾認知,製造統一的氛圍。此時,政府嚴守國安底線,合理篩選來台人員,是維護國家主權與社會穩定的必要舉措。這並非拒絕兩岸交流,而是確保交流的對等性與正當性。
雙城論壇的潛在風險與挑戰
一方面,雙城論壇的「不對等性」長期存在。過去多次論壇,台北市長親自赴上海參加,而上海方僅派出副市長級別官員,顯示雙方交流層級並不對等。此外,論壇簽署的多項合作備忘錄,落實程度有限,成果往往淪為形式。這種虛有其表的合作,反而被中國用作宣傳材料,營造「兩岸一家親」的政治氛圍,進一步矮化台灣的國際地位。
另一方面,中國透過論壇釋放統戰言論,利用輿論影響台灣社會。例如,中方官員常在論壇場合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立場,而台方代表為維持交流,往往顯得被動甚至迴避回應,這使得台灣在國際及國內輿論上陷入「接受統一」的誤解。
此外,中共透過經濟利益的綁架,推動兩岸城市合作,進一步加深台灣對中國的依賴。若放任此情況持續,台灣的經濟自主性及政治主權將面臨更大挑戰。
支持理性交流,堅守民主價值
兩岸交流無可厚非,城市間的經濟及文化合作,若能建立在平等、尊重且互惠的基礎上,自然值得鼓勵。然而,當中國透過雙城論壇這樣的平台進行統戰滲透,甚至試圖削弱台灣的國際主權時,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覺。
政府的審慎把關,是為了守住台灣的民主與自由,防止中共以「交流」為名行「統戰」之實。作為民主社會的一員,我們應支持這樣的立場,並要求雙城論壇的主辦方堅守原則,確保任何形式的交流,都不應損害台灣的國家尊嚴與安全。
最後,唯有在對等與尊重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才能真正造福兩岸民眾。若雙城論壇淪為政治操作的工具,其所帶來的將不僅是台灣的短期風險,更將是民主價值的長期損害。
守護主權,理性交流,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原則與共識。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