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現任民視新聞傳播群副總經理胡婉玲日前宣布動辭去副總職位,稍早民視也證實此事,離開原因眾說紛紜,有一消息是因胡選擇專訪「印度神童」。 

現在台灣民智已開,因所謂「神童」可能是被人為建構的,民眾面對神童預言的報導可以有所反思。而台灣做好公共教育學和媒體素養教育是最關鍵的一環,因為公共教育學和媒體素養教育,能對類似「印度神童預言」新聞的渲染力及影響力,發揮理性的、科學的監督和教育作用。

美國批判教育學的學者Giroux認為,「批判教育學」應視為一種公共教育學,為了培養學生的批判思考及建構自身意義的能力,大眾需了解學校教育不再是唯一的教育途徑。批判教育學的精神,若用於建構屬於台灣的公共教育學,公共教育學透過跨界、跨領域的思考,便可入世,為人們在一些現實生活議題提供腳前的路、眼前的方向。以教育哲學為體的公共教育學,就是將教育哲學帶入媒體識讀教育。

「媒體識讀」就是認識和解讀媒體的能力,此一風潮發端自1980年代的英國,從事媒體教育與媒體研究的學者不僅著作不歇,且教育推廣也進入高等學府,成為傳播教育研究的重要領域,實踐了提升公民「媒體識讀」的理想。

英國自1989年開始實施的國定課程(The National Curriculum)中,明文賦予媒體教育有:「教導讀者或觀眾相關知識、教授人們辨識事實與意見、討論大眾文化之小說與戲劇、發展廣告、宣傳和勸服內容的教學方法」等任務。

英國著名傳播學者Jawitz就指出,媒體識讀教育主要目的在於:「讓公民能夠分辨媒體,並檢驗媒體的製作過程,然後分析媒體的產品,最後探究媒體產品的消費行為,以及認識媒體的效力。唯有大眾開始了解媒體在人們累積知識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才能進一步擁有分析、評估,乃至批判各種媒體訊息的能力。而最終目標就是鼓勵公民接近、使用媒體,充分健全傳播環境,做一個具有批判意識與媒體素養的閱聽人。」

身為台灣公民,若將教育哲學中強調概念、批判和分析的理念,實踐於媒體,社會大眾將得以不受媒體的意識型態操弄。藉由加強公民的媒體識讀教育,重新學習看待、了解、選擇並批判媒體,甚至共同重建媒體,我們才能更輕易判別媒體中的性別歧視、族群衝突、消費文化,以及媒介近用權(主要是指在人人享有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權利之下,能擁有「接近和使用媒體的權利」),甚至是神童預言等議題的探討。我們都不願意看到另一個神童主導、媒體形塑的末日預言再度上演,並付出社會恐慌的代價。

世界發展掌握在人類的手上,人民的主體性不能退步到封建時代,被所謂的單向宣稱「天命之子」所決定。我想問「印度神童」,你可以預測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突發事件嗎?筆者最近想追回大學初戀女友是否可以成功,來印度神童你講看看?(台語)

如果預測錯誤,就應該一起反思神童預言文化效應,也能以行動一同倡議你想表達的議題立場。回歸根治預言新聞亂象,目前的當務之急仍是媒體需要公共教育學、媒體素養教育的社會力量支持監督。

最後,台灣資深媒體人胡婉玲可找中正大學管中祥教授上課,管老師媒體識讀教育做的Very Good!

文.張天泰(政治工作者、教育博士)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