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韓一名士兵冒險穿越重重雷陣,徒步越過軍事分界線(MDL)投誠南韓,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名士兵的投誠行動即因受到南韓長期心戰廣播影響,由此可知認知作戰的效應不在軍事武器之下。
認知作戰的定義與用途
認知作戰(Cognitive Warfare)即通過控制與訊息操縱影響敵方或目標受眾的認知、情緒和決策過程,以達到預期的政治或軍事目標,這種作戰形式包括心理戰、輿論戰、媒體識讀及資訊戰。南韓對北韓的「心戰廣播」內容包括南韓的流行樂、政治宣傳及針對北韓政府的批判,旨在瓦解北韓士兵的忠誠度,使他們產生投誠的念頭。因此,對台灣而言,發展認知戰不僅可達成攻心為上的優勢,也能有效對抗外來的認知攻擊。
防範敵對我認知作戰
台灣處於東亞戰略要地,長期面臨周邊國家壓力,隨著網路技術和社交媒體普及,資訊戰對台灣影響甚鉅,如某些外部勢力可能通過散布假新聞,削弱台灣人民對政府的信任,認知作戰因此成為台灣保護國家安全、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透過加強媒體素養教育,可以有效抵禦外部威脅,確保不被敵勢力分裂,台灣政府還可推動國際合作,獲取先進的技術經驗,來提升自身的認知作戰能力。
台灣認知戰的策略運用
台灣可參考南韓對北韓的經驗,設計符合自身的作戰策略,如可利用廣播、網路平台和社交媒體向敵勢力或人群傳播有吸引力的文化和價值觀,從而削弱對方內部的凝聚力和對政府的支持。此外,台灣還能開發專門針對敵軍的宣傳材料,利用可能的弱點削弱戰鬥意志,如強調台灣自由與繁榮,揭露共產政權腐敗,激發敵方的反叛情緒,同時,台灣應使民眾能識別和抵抗敵的認知攻擊,保持社會穩定與凝聚力。
結論
台灣須認識在未來的戰場上,認知戰已成為主力,特別在面對外來的威脅時,對於確保國家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至關重要,透過有效的認知作戰策略,台灣不僅能增強防禦能力,還可以在國際舞台上展現戰略智慧與應對能力,也為台灣提供更多發展,並在國際間成為得以效仿的對象。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