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於青鳥運動的熱潮,在年輕人常使用的DCARD時事版上,有大量網友指責因立法院三讀通過「藐視國會罪」而集結的群眾行為是不理智的,但現場的氣氛真的是這樣嗎?同時,台灣各地陸續發起串聯青鳥活動的行動,也讓更多人關注並了解此事件。
在青鳥運動當中,台南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舉辦的公民講堂及禱告會,確實展現了一個極為正面、充滿尊重和包容的氛圍,這與網上所描述的一些不理智觀點形成了鮮明對比。雖然有些出席者在活動當中,有對兩位民眾黨黨員的發言表示不滿並發出噓聲,但由於主辦單位希望青鳥活動本身是可以接受更多不同的聲音,並可以進行友好的交流,故仍然讓所有人不分黨派立場,都擁有發言的機會,這也展現出青鳥運動的核心理念,以及實現了我們所期待的尊重和理解。
在公民講堂中,人們得以自由表達內心的聲音,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不同職業背景的人,都能夠分享自己的看法。這種開放和包容的空間使得對話更加豐富多元,有助於大家理解並交流彼此的不同觀點。舉例來說,年輕人能夠用台語訴說自己的想法,這樣的舉動反映了對多元文化的重視。同樣地,原住民青年能夠使用自己的族語傳遞理念,讓青鳥活動更多元且添加了不同的色彩。
在禱告會上,來自不同信仰和族群的人們齊聚一堂,共同唱詩歌、禱告,為台灣、他人和自己祈禱。這樣的團結和共融的畫面讓人感動,也為參與者帶來了心靈上的安慰和寧靜。這樣的氣氛顯示出人們在面對挑戰和困難時,能夠攜手合作,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信念和決心。
因此,這次活動的氣氛並不像網上所描述的那樣充斥著不理智的行為或情緒。相反,這是一個充滿尊重、開放和包容的空間,讓人們得以自由表達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信仰,並且共同為社會和個人的福祉祈禱。故筆者認為,這次的青鳥行動公民社會運動,有助於促進理解、對話和共融,為社會的和諧與進步帶來了更多進步。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