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能遺忘」這句話是筆者時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也是常常在課堂上和學生 們提醒的話。在2024年的今天,我們仍會在2月底有一系列的228紀念活動,也會在4月初紀念言論自由日,向更多臺灣人介紹及講述前人的步履蹣跚及國家過往的風雨飄搖。近日適逢太陽花學運十週年,這場與國族認同及經貿路線選擇息息相關的社會運動是臺灣民主政治史上重要的一頁,如今十年過去了,當年熱血沸騰的大學生們在歲月的洗禮下,大部分的人回歸了如常的生活,但也有部分的人繼續留在公共事務的領域持續燃燒自己,為臺灣的民主史冊撰寫更加精彩的下一頁。

        把時光倒回到十年前,當時的中國憑藉著人口及勞動力優勢成為「世界市場」及「世界工廠」,再配合一帶一路等相關政策躍上世界的舞臺,在經貿上形成一條又一條的「紅色供應鏈」。那是一個歐美國家都主張與中國做生意、交朋友,期望能透過經貿互動改變中共這個後極權主義政權的時代,然而這場「中國夢」也在2018年後隨著美中貿易戰開打、地緣政治的變動、國際供應鏈重組的因素破滅,經貿上形成「非紅供應鏈」,政治上形成「天下圍中」之態勢。

        或許距離產生美感,相對於歐美國家,臺灣人們早在2014年時便充滿警覺,在馬英九前總統的第二任期,社會運動風起雲湧—反媒體壟斷、反國光石化、野草莓學運等抗爭累積了一定程度的基礎。在馬前總統為了個人歷史定位及鋪墊與習近平會面之基礎之時,政府堅持按照「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生效6個月內開啟服貿協商,同時公布開放清單。2013年6月到2014年3月初辦了多場公聽會,政府部門並沒有消除民間疑慮,也沒有提出有效配套,公聽會流於形式,然而中國國民黨立院黨團卻在取得委員會排審權時,張慶忠前委員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30秒之內便通過了服貿,成為了太陽花學運的導火線。這場學運一共維持了24天,並在3月30日的「50萬人上凱道」達到最高潮,臺灣人成功擋下了將影響數以萬計人們工作機會的服貿,不僅是對馬英九執政的嚴正抗議,更是對日益傾中的國民黨的沉痛一擊,也讓民進黨接連在2014年的九合一地方選舉及2016年總統大選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勝利。

        在民進黨蔡英文政府八年執政下,臺股超越了香港恆生指數,更在近日飆破了20000點,對中國的及香港的貿易依賴度也在去年來到了21年來的新低,對比不斷透過「戰爭邊緣策略」輸出危機轉移內政及經濟表現不佳的惡鄰居中國,臺灣正穩健的在世界舞臺上發光發熱。這些都在在證實了,當年臺灣人的集體抉擇是正確的,或許還是有許多在野黨人士抱著酸葡萄心態,總是嚷嚷著「既然和美國關係那麼好,為什麼不和他們建交?」這種毫無外交常識的話,筆者想問問這些見不得臺灣好的人們,難道和一個人感情升溫時,下一步就直接步入禮堂嗎?真是讓人笑掉大牙!

        太陽花學運步入了十週年,臺灣也步入了一個嶄新的「抖音、小紅書」世代,我們仍面對著中國各種新型態的銳實力威脅及認知作戰,筆者認為,這或許就是臺灣人們的集體宿命,卻也是臺灣更應變得堅韌的理由。近日許多媒體評論均針對太陽花學運領袖們這十年來的生涯變化及近況加以評論,認為學運世代的公共參與衰退,實則不然,太陽花的精神早已擴散至雨傘運動、和平佔中及反送中抗爭等社會運動。當年的領袖們或許風華不再,或許早已被歲月及社會的洗禮磨去了身上的稜角,但「蕃薯不怕落土爛,枝葉代代湠」的寶島精神,會由後太陽花世代的我們接續著。讓我們繼續走在去依賴化、去風險化的正確路線上,讓世界繼續上架臺灣。

(筆者為補教老師、政治工作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