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太老了不適合!」,這是生活中常見到被合理化的年齡歧視,年齡歧視,係指一種認為老年人是生理或社會方面的弱者,並因此而歧視老年人的觀點,源自持有人對老年人的刻板印象,這個詞最早見於1969年,由美國老人學家Robert N. Butler用來描述對老年人的歧視,與性別歧視、種族歧視歸納在同一模式下。

  在就業上,所謂「年齡歧視」是指「雇主在招募、甄試、勞動條件、陞遷、調職、獎懲、訓練、福利或解僱等方面,因為求職人或受僱人的年齡而直接或間接地給予不同的待遇」。換句話說,「年齡歧視」是指雇主在作成相關僱用決定時,不以求職人或受僱人的能力、條件或表現為判斷,而是以與執行該工作能力無關的「年齡」因素作為考量的標準,因而造成某個年齡層的人無法和其他年齡層的人公平競爭。 

  事實上,年齡只是一個數字,表示一個人在地球上生活了多久,但這數字並不能定義你是誰、你已經取得了什麼成就,或者你仍然可以完成什麼,因為一個人在任何年齡都可以取得任何成就,無論年老或年輕。

  但在現代社會,年齡數字卻會給人們帶來不必要的壓力,要求他們以反映其年齡的刻板印象來行事。讓人變得過於自我意識和自覺,這可能會以消極的方式影響他們的人生觀、自尊和社交機會。

  年齡歧視的毒,不只滲透就業觀念、也出現在阻礙愛情婚戀和實踐夢想,最常見的是媒體常過度放大「老少配」、「爺孫戀」,但如果兩情相悅,也不違反道德法律,歷史上也曾出現八十歲娶二十八歲,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與小他五十六歲的翁帆談戀愛,有必要大驚小怪嗎?過度放大只是證明沒有見過世面。

  在實踐夢想上,年齡更不是問題,奧運史上年紀最大的得獎牌運動員是來自瑞典射擊選手史旺,他在 1920 年的奧運會上以 72 歲高齡拿下射擊銀牌。過去他曾 3 屆奧運會並獲得 6 枚獎牌,當中有 3 枚為金牌。在1912年的奧運會上曾以 64 歲之齡奪得個人射擊項目的冠軍。

  社會合理化年齡歧視的問題現象,筆者反認為老人是人類較圓滿成熟的階段,社會大眾必須跳脫年齡歧視之觀念陷阱,第一因在現代高齡化社會,老人優勢為人口多,第二為老人的人生經驗和智慧相對更多  (但要避免倚老賣老的無知),第三為體力天天透過運動鍛鍊,透過意志力和自律, 也可超越不鍛鍊的年輕人。

   最後,林經甫79歲登伸展台,每週健身兩次!我們還要被愚蠢的年齡歧視限制住,停止創造更多新的可能性嗎?

   接下來,筆者以真實對話故事的表現形式,來證明年齡只是一個數字,〈廉頗尚能飯否〉如下。

         〈廉頗尚能飯否〉       

 之前在中國大學教書,有位身體練成像NBA名將Blake Griffin一樣強壯的學生,常分享健身技術和健康飲食知識,個性可愛,和張老師挑戰籃球。

 小Griffin:「廉頗尚能飯否?」

 連續三場鬥牛 6:0,小Griffin被完封。

  張老師:「我一餐吃三碗飯,有信心和能力可以電爆你們,翻過來再電爆一次,翻過來電爆第三次!」

文.張天泰(政治工作者、教育博士)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