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來自American Express)

不久前,接到AmEx(美國運通)寄來的信,卡友可預購422日在台北演出的【馬友友.絲路之旅】,因為AmEx是絲路之旅計劃的主要贊助機構,讓我想起我與卡的生活點滴。

 

 

我養成刷卡的習慣與國民黨政府戒嚴時代有些歷史淵源。辦卡是希望直接用來訂閱英文雜誌,不要每次要向新聞局申請許可,話從此開始…

 

1987年解嚴之前,我長期訂閱兩本英文雜誌,一在1970年訂閱Time,一在1973年起訂閱National Geographic;前者可透過台灣代理商,如台灣英文雜誌社訂閱,類似這種時事雜誌,1987年之前,警總掌「新聞審查」之責,若該期雜誌以中國共產黨人物為封面、美言中國社會或領導階層、或是評論台灣國民黨政府(包括「黨外」運動與介紹黨外人物;更不用說去批評蔣介石,如1975年蔣逝世,連續兩期的TimeNewsweek都遭撕毀或塗抹)--一言以蔽之,若有國民黨政府不滿意的報導,雜誌經常慘遭被禁、或某頁被撕掉、或以黑筆圖掉的下場,荒繆的是,有一期美國版Vogue雜誌內有張廣告,露出女模特兒的胸部,結果那「兩點」也被塗黑。

 

National Geographic(國家地理)月刊雖說是地理雜誌,中國也常是這本雜誌報導的對象,訂閱至今30餘年,印象中在87解嚴之前,有一期附贈一張中國地圖,結果雜誌收到,地圖被抽掉。(我當時寫一封信到華盛頓國家地理雜誌總社,說我沒收到該張地圖,不久後我就收到補寄的地圖)

 

當年個人訂閱外國雜誌,要向新聞局填表格申請,核准後,再到銀行辦理小額結匯,再將此支票與雜誌的訂閱單寄到美國雜誌社。

 

70年代,或許由於訂閱這兩本英文刊物的關係,自此我常接到來自國外的DM,從海外置產到耶誕蛋糕無奇不有,其中包括來自American Express(美國運通,以下簡稱AmEx)要我申請持卡(記憶是香港寄來的,當年台灣還沒有卡的業務、AmEx也還沒進台灣)。當時我從許多英文雜誌的廣告(我一直很喜歡閱讀與收集廣告)「認識」到有卡在手,填個住址、卡號、產品品項,就可完成交易,實在太方便,特別是訂閱外國刊物,完全不必經由政府的控制及審核。可惜當時我沒有國外帳戶,因此辦不成卡。

 

不過我一直是卡的忠實使用者,早先AmExVisaMaster沒進台灣之前,本地銀行有發行「聯合信用卡」,我就主動跟當時的「台北銀行」(今日的台北富邦)申請卡,只要能刷卡付賬,我就不用現金,身上也很少現金。

 

(圖自American Express)

最先進台灣的是AmEx,於1989年在台灣成立公司,不記得是我主動申請,還是AmEx邀我,反正我是AmEx的創始會員,並一直使用至今,我最喜愛以綠色印成的「普卡」,我常戲稱它為Green card(綠卡),在卡左下方英文名字上印有Inaugural Member(創始會員)。

 

AmEx之後,很自然的就不再使用「聯合信用卡」。從80年代末期,我有較多的機會到國外旅行採訪,通常我身上不會超過200美元,而且也多換成小額幣值,只要目的是方便付小費,能以「綠卡」(AmEx)簽單我就不付現,甚至在當地酒店預支現金,我沒有被拒絕的不愉快經驗,不過,週遭的朋友說我「運氣好」,或調侃我「都出入大飯店、高級餐廳、買名牌,當然不會被拒絕」。事實不然,92年我在墨西哥濱太平洋的渡假聖地Puerto Vallarta地攤買銀飾,幾乎每家地攤都接受AmEx;每次出國我喜歡到當地大大小小的pubbar喝一兩杯,也都用AmEx,只有一次在澳洲布里斯本的一家書店,挑3本雜誌以AmEx付賬被拒。(1999年我才辦第2張卡,由台北Standard Chartered渣打銀行所發行的Master卡)

 

90年代,有3AmEx的行銷人員給我電話,說我經常出國旅遊,主動要把我的普卡昇為「金卡」,我都以喜歡拿「綠卡」婉謝。若我沒記錯,AmEx90年代在美國雜誌刊登一系列廣告,找各行各業的名人代言,包括馬友友、Tiger Woods等人,廣告很直接單純,只有當事人的照片,下方一行字「我從某某年擁有AmEx卡」,最右下角就是一張綠色的普卡。春節前,接到AmEx寄來的信,卡友可預購422日在台北演出的【馬友友.絲路之旅】,因為AmEx是絲路之旅計劃的主要贊助機構。

 

90年代,我曾經在3個都市我入住的酒店以綠色的普卡預借現金,比我預期的簡單方便。第1次在90年於上海Hilton(希爾頓),當時外國人在中國要用「外匯卷」消費(此刻台灣人就被視為外國人),當時我預估該趟旅行以上海靜安區、外灘那一帶的國際酒店或餐廳為主,都接受卡簽帳,所以我換少額「外匯卷」,沒想到頭兩個晚上我在希爾頓對面的兩三家pub喝掉我身上所有的「外匯卷」、港幣,只留些許美元,在上海還得3天,隔天,我問希爾頓一位華籍Concierge可否以卡跟酒店預借現金,他親切問我用哪張卡,我說AmEx,他馬上回答我「沒問題」。他的態度與效率,加上那幾天的上海國際旅館體驗,我的感受是「上海這地方共產黨從沒統治過」。

 

(圖自www.flickr.com/photos/dpurdy/3186317199/)

2次是92年,在洛杉磯比華利山莊的The Regent Beverly Wilshire(麗晶酒店),Pretty Woman(麻雀變鳳凰)就在這家酒店取景拍攝,當年這部電影風靡無數觀眾。那年5月我去墨西哥採訪跑了幾個地方,AmEx蠻管用的,但小費也付了不少,回台前,住進這家知名酒店洗塵,並在櫃檯預支幾百美元,酒店值班經理帶著笑臉回答我「Yes Sir」。

 

3次,99年暑假到倫敦探望在牛津一所語言學校屬修英文的女兒,在倫敦8個晚上,我之前在台所換的3百鎊,在第3天就用盡。主要是付掉計程車、Tube(地鐵,貴得可怕)、小費、參觀費、買報紙等等,於是在所住的Mandarin Oriental Hyde Park(文華東方)飯店預借5百鎊應需。

 

99年暑假起,我才用第2張卡,Master卡,這張卡也與AmExGreen card有關。當時因為女兒隻身要去英國1個多月讀英文,除少數現金外,我辦一張附卡給她,以應日常所需。在此之前,我用AmEx沒有額度被限(也許還沒花到大數額),這點我覺得很受尊重,而我每個月也準時付清卡費,她沒有出國經驗,用AmEx副卡,我有安全顧慮,因此想辦張低額度的Master卡供出國使用,我用正、她持副。

 

問題要選擇哪家銀行,加上995月被自立晚報資遣,心想沒有工作,應該沒有銀行會發卡給我,我沒有把心中的疑慮讓女兒知道,這時經過敦化北路的渣打銀行,我女兒說,爸,渣打是英國銀行,我要去英國就辦英國銀行發的卡。我沒想到她想到這點。於是就進入渣打銀行,表明我要辦一張正卡與副卡,服務人員很親切即刻為我辦理,填到工作收入這項,我跟服務人員表達我當時的情況,她說,沒有關係,問我有沒有持其它卡,我說我過去10年只有用AmEx,她聽了面帶笑容說,那就好辦。

 

從那時接著4年的暑假出國與在台的大學生活,女兒就用這張副卡,我持這張普卡也有10年,期間,行銷人員要把我提昇為金卡、白金卡,我都婉謝,我的觀念是:卡就是用來簽帳,每月付清帳單,哪個等級都一樣。

 

每個月下旬我要付Master的帳單,而且一次付清(對不起,我很小氣,我不讓銀行賺循環利息),接著上旬要付清AmEx的帳單,在這兩張卡帳單之間,還有行動電話費、水、電、瓦斯等等,因此,我的消費幾乎很少用到現金,簽卡度日比較是我的實際人生。

 

最後,再幫AmEx吹噓一下,假設我的付賬日是每月5日,但每遇假日就會自動順延到下週一,不會有提早付賬的情形,有時我晚個一兩天,也不回急著跟我催繳,其它公司就沒如此體貼。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