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評機構穆迪日前宣布下調中國的評級展望至負面,並公告表示評級展望下調,旨在反映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中國政府和公共部門將需要為地方和國有企業提供更多金融支持,為中國的財政和經濟狀況帶來下滑風險。
若觀察今年內之中國施政,可以發現習當局不斷以加大貸款力度之方式,期望能以此提振疫後委靡的經濟景況,更以不斷補助之方式扶持各項產業,並不惜耗費鉅資加速航太及交通建設,企圖營造中國經濟復甦情況良好的繁華外貌。不過,且不論依中國腐敗的政治現況,究竟有多少錢能夠實際下達真正需要的人或單位手上,光是不斷撒錢的施政方式就十分值得質疑。
首先,中共一向譴責國際上的保護主義,卻一直大力補助重點產業,事實上也是保護主義的一種,很難不讓人懷疑其根本不理會世界貿易組織所訂下的準則。蓋自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此種補助手法會對自由貿易產生嚴重的扭曲,且中國也早已時常被批評透過補助之方式,使產品能低價傾銷至各國,例如今年10月歐盟就宣布要對中國電動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
其次,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10月底批准第四季增發國債1兆元人民幣,今年赤字率預料將從3%提高到3.8%左右,不斷加發國債的模式也顯示出中國政府財政愈加吃緊。習當局慣用且只會用的撒錢施政,但顯見對中國經濟的促進作用十分有限,否則不會採取提高赤字率此種「最後手段」,導致財政風險不斷提高。更何況,中國今年多次受到天災尤其是水災的影響,為了區域重建中央經費所費不貲,但即便是如此,還是有諸多民眾表示領不到補償金,此事顯示中國在習慣撒錢施政後,資金運用效率顯然已變得十分糟糕。
最後,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7月時取消外資在中共經營資產管理公司的限制,也代表在中國中央不斷要求銀行加大放貸力度,甚至不惜降低審核標準的情況下,已經造成難以回收的不良貸款會持續增長,只能寄望於依賴外資奧援才能妥善解決,長此以往,中國的銀行將面臨嚴峻的經營難題。
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已過於習慣於撒錢施政,再加上不斷透過內宣讚揚中共中央的「偉大政績」,極易使各級政府及官員養成「反正中央會出手」的腐敗思維,舉國上下都產生一種「中國是一個可以由獨裁者精細調控的機器」的錯誤想像,對中國內政將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也導致中央政策根本無法在地方確切落實,最嚴重的結果將可能是舉國衰敗,受苦的還是中國人民。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