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有位民眾PO出疑似進口蛋的黑綠色雞蛋照引起大量討論,在新北市和高雄市衛生局調查後,行政院長陳建仁指出這是一則假消息,農業部和畜產會也先後報警還原真相,並且呼籲民眾切勿相信不實訊息。然而於28日一名台北市男子也宣稱買到臭雞蛋,不滿為何買到壞掉的蛋,卻是自己要錄影存證自保,並且還要擔心公布自己的經歷是否會被政府提告。政府利用司法處理假消息的同時,是否打壓了一般民眾的言論自由?

可以看出,同樣買到臭雞蛋的台北市男子因為看到先前案例,已經對政府感到懼怕,此時他的言論自由是否受到保障?為了避免民眾受到影響,政府確實應該嚴格取締假消息的傳播,但若只是一昧的採取法律行動,反而會造成反效果,使民眾擔心受怕,甚至對政府產生負面想法。

因此,政府該做的是增強大眾辨別假消息的能力,在今時今日我們依舊可以看到許多長輩在社群媒體轉發各種不實訊息,難道這些長輩也是有罪的嗎?透過教育和宣傳改變大眾的觀念,並且讓民眾在第一時間能夠更容易的獲得真實可信的政府消息,才能夠將假消息傳播扼殺在搖籃裡。此外,在這次雞蛋亂象中,政府首先該處理的是大眾對於食安問題的關切。可以看出有許多民眾對於政府的處理方式是不滿的,政府必須更積極的保護食品安全,並且在處理假消息時更加謹慎,才不會讓大眾覺得政府是在「對付」民眾。

政府在應對假消息時,需要在保障言論自由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法律和機制,以嚴懲那些惡意傳播假消息的人。同時也應該積極維護誠實報導的記者和大眾發表言論的權利,確保在保護食品安全的同時,不侵害大眾的言論自由。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