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6日由黃國昌及館長陳之漢所號召,在統府前所舉辦的「公平、正義」遊行的場合中,時代力量主席王婉諭上台演講,因嗆代表民眾黨參選總統的柯文哲:「選民不是你的狗」一句話而爆紅,究竟柯文哲是否真的有將選民當成狗,或者這只是王婉諭個人主觀的認定,這點在台灣的輿論界,確實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柯文哲常將與他持不同意見的人比喻為狗,倒是時有耳聞,例如上個月因服貿爭議引發綠營批評,柯反嗆民進黨「每天都放狗人,要不要叫狗主人自己出來回應一下?」,又例如曾任民眾黨中評會主委的林恕暉,也曾被柯文哲罵狗,憤而退黨,而柯文哲2018年也同樣曾罵前立委段宜康是狗。

    我們從民眾黨在他們的網站上所發表的「核心理念」來看,民眾黨「表面上」是沒有將「選民」當成「狗」的描述,但其「核心理念」是否有將「人」當成「狗」的「成分」,則需要進一步的細究。

    其實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孟子(生於西元前372年)對「人」的看法,就曾說過:「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行義行,非行仁義也。」《孟子.離婁下》,他又説:「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孟子.滕文公上》。

    也就是說,在孟子看來,「人」與「禽獸」(狗)的差別,只有一點點,他舉舜為模範,因為舜是「由行義行,非行仁義也」,這句話用白話來表達,意思是指,舜做人處事,是出於為道德義務而為,而不僅是行為外在地合乎道德義務而已,如果一個人只是表面上的外在行為合乎義務要求,內心卻無遵守義務的動機,這種人在孟子的評價中,他還是屬與禽獸(狗)的行列,還不能算入「人」的行列,更重要的一點是,在孟子看來,這個「由行義行,非行仁義也」的「人」的特徵,不專屬於舜所擁有,而是人人只要「有為者亦若是」,也就是說,孟子是肯定每個人都是一個具有絕對主動自發性的「道德主體」,它是一個具有普遍客觀的「理性事實」。

    我們從民眾黨在其網站上發表的「 核心理念」可看出,台灣民眾黨對「人」的看法,所強調的都不是單一個別的「人」,也不是如孟子所強調的「由行義行,非行仁義也」的「人作為人」的特徵,而是由單一的、不具絕對主動自發性的、且非道德主體的個別的人所聚集的「民眾」,所以我們可以說,在民眾黨眼中的「人」、「眾人」或「民眾」,在孟子看來,還不能算是「人」,而還僅是停留在「禽獸」(狗)的層級。

    雖然民眾黨在其「核心理念」中設定多重欲追求實現的目標,包括「台灣的整體利益,人民的最大福祉」、「終止藍綠惡鬥、化解族群對立」、「實現民主自由、多元開放之台灣價值」,但是在民眾黨所舉出的這些目標裡面的「人」,並不是值得敬重,具有絕對主動自發性的「道德主體」的人,所以有關如何「定義」這些目標完成的內容、程度及手段,就只能交給代表「集眾人智慧於一身」的黨主席來界定。

    雖然民眾黨強調政策的制定「應相信專業、尊重專業,並理性、務實、科學、數據、邏輯、客觀」,但因缺乏對「人作為人」的本質認識與尊重,因此所制定出來的政策,雖然「表面上」符合「理性、務實、科學、數據、邏輯、客觀」,但終究與其欲實現的台灣價值「民主、自由、多元、開放、法治、人權、關懷弱勢、永續經營」的目標背道而馳,而那些服從「集眾人智慧於一身」的黨主席的領導的,在民眾黨看來,當然是「人」,而任何質疑或批判黨主席領導的人,以「狗」來指稱對方,也就不足為奇了。

文:[2024台灣新憲法運動]發起人楊西宗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