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種性騷擾事件接二連三出現,然而,大眾需謹慎思考的是:有無可能包括假訊息甚至是烏龍?其實民眾幾乎皆曾受到假消息的危害,資訊孰真孰假?更引人人心惶惶。
 
    前嘉義市長涂醒哲即為性騷擾假訊息的受害者,由於李慶安盜聽塗說,一再開記者會,令涂醒哲蒙受「舔耳案」的不白之冤,少數居心不良的媒體更是始作俑者,對涂醒哲窮追不捨。涂醒哲不僅未獲賠償,至今仍因為此事被揶揄,情何以堪?
 
    發佈假消息的人究竟是唯恐天下不亂?或存心跟社會過不去?都是不可原諒的。無中生有、隨心所欲造謠惑眾,不僅違法更違反道德倫理。
 
    大家感興趣的議題,只要謠言聽起來「很有道理」,比如:「某人親眼所見」、「某知名人士所言」,或是由親朋好友傳播,就極易加強可信度,卻也可能產生「曾參殺人」的後遺症。謠言傳播者有時會用斷章取義的方式,讓事件的真相被矇蔽。
 
    謠言在網路時代具有「瞬間傳播」的特質,換言之,「me too」可能也有假訊息,故理性判斷與查證,才符合科學。否則,會再有如同涂醒哲的冤案。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