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昨天在政大演講時說,「低薪是因為教育出問題,教出來的學生沒價值」,柯上述發言隱含對大學專業科系的不當歧視,更將社會結構的問題全部歸咎於台灣年輕世代,而類似舊論調,約六年前有商業背景的張善政,也曾提出「應關掉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大學」,柯張言論背後的思考類似,且按此邏輯,台灣各大學應全面改名為職業訓練所,且柯張都是有實權的政治工作者,竟發出如中共「中國青年失業率高是年輕人太挑」推卸責任論調,筆者萬萬難以苟同。

  一、台灣低薪議題需從社會結構面「產業發展」、「財富分配」檢視

  台灣低薪議題,須先放大視野格局,從社會結構面來看,關鍵在「產業發展不均」、「財富分配不均」,談台灣的低薪過勞,關鍵還是在於「產業發展不均」、「財富分配不均」,在產業發展不均方面,台灣因有科技園區、製造業當護國神山,所以各產業的工程師,或科技園區裡的非工程師的從業人員,普遍薪水都較高,而如果具備相同專業技能的勞工,例如會計、公關、行銷、PM,進入不同產業、在不同國家就業的薪資、福利三級跳,代表問題不在勞工,而在於產業差異方面,政府除需關注科技園區、製造業,也要以政策助力其他產業的發展,例如長照、托育、諮商、教育、職安等產業,台灣正進入少子化和高齡化社會的挑戰難關,如何打破科系歧視,不再犯重理科輕文科的歷史錯誤,讓各產業勞工獲得人性化的合理報酬,避免人才出走同時降低社會失業率,保障國家安定,正是國家領導者需以政策切入的關鍵點,而非淪於化約、甚至是粗暴的大學無就業績效就淘汰出局的膚淺言論,再來,台灣長久出現「財富分配不均」的社會結構性壓迫問題,根據官方文件顯示「台灣的人均 GDP 已經超越日韓」,但實質上許多受薪階級的薪水,沒有跟著 GDP 一起成長,二十年來,受僱人員報酬占 GDP 比例,從 2000 年的 47.6% 下降到 43.03%,以 2021 年 21.7 兆的 GDP 計算,相當於整體勞工薪資減少了 1 兆元,而企業多賺的錢,多為資本家老闆所獨佔,而根據鄞義林Roy Ngerng的研究,近十年台灣的薪資中位數佔人均 GDP 的比例,從 70.1% 下降到 59.7%。同樣的數字,日本都在 100% 左右,韓國則是在最近十年從 79.4% 增加到 97.2%,上述研究資料已證明,表面上台灣的人均 GDP 已經超越日韓,看似風光,其實相較於鄰近國家日本、韓國,台灣分配不均的狀況是明顯惡化,若上述社會結構性問題不修正,真按照柯文哲要求縮編部分科系,培養出所謂好用的企業勞動力,台灣人的生活也不會因此富裕,仍會陷入高工時、過勞的惡化流沙,導致台灣人民幸福感無法提升。

  二、大學專業科系廢止需考量高教專業標準 不是就業率武斷說了算

  據調查,過去中國高教也曾根據商業邏輯,將小龍蝦、螺獅粉、辣條、牛肉麵、蒸菜列為大學專業,其中包含平江職業技術學校與著名企業麻辣王子開了辣條專業班;2017年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成立潛江龍蝦學院;2018年,蘭州牛肉拉麵行業協會、甘肅金味德拉麵文化產業集團聯合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興隴蘭州牛肉拉麵國際商學院;2019年,天門職業學院掛牌成立中國(天門)蒸菜學院;2020年5月底,大陸首家螺螄粉產業學院,在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並正式招生,計畫人數為500人。

  但可以合乎商業邏輯,能賺錢就業的小龍蝦、螺獅粉、辣條、牛肉麵、蒸菜是否能成為大學專業科系?一直是高教工作者、政治工作者、企業資本家、社會大眾所爭議的議題熱點,有論者提到上述以熱門食物為主題的學院,可以促進就業率,能夠提高國家經濟,也有論者認為在大學設立專業系所,是需要有理論基礎,專家認證,不是自己自稱專業就是專業,其中小龍蝦專業為這場爭議討論的焦點,因小龍蝦專業在2017年湖北潛江學院剛設置時,也受到質疑,但在2019年此學院的畢業生的月薪平均收入已達到萬餘元,也讓當初不看好小龍蝦的大眾啞口無言,且小龍蝦產業在2016年調查,其產業值已達約五百六十五億人民幣,經濟總產值約為一千六百六十六億人民幣,和小龍蝦產業鏈從業人員約五百萬人,很明顯小龍蝦產業的市場需求量大,故中國高校設置專業緊抓著市場需求,需要嚴格的師資和課程與教學外,例如小龍蝦專業師資,來自各大高級餐廳的專業師傅,課程包含烹調工藝學、餐飲管理或市場行銷課程,更需要和企業進行「產學合作」,小龍蝦產業強調讓學生在旺季時進入企業實習工作,基本上小龍蝦專業已在大學專業設置上的師資、課程和就業標準上達標,但為何當初設置時會被如此不看好,原因在於社會大眾對於大學專業的觀念仍較為保守,對於專業的標準觀念仍停留在傳統狹義醫師、律師、會計師、教師等培育師資和專業課程上,因為小龍蝦是隨處可見的小吃美食,其認為只是稀鬆平常的飲食,卻忽視了此產業所具備的專業性、職業性和市場需求性,於是產生了小龍蝦專業在大學專業設置逆轉勝的結局,然而,大學專業仍需保有學術知識性,和職業技能上的一種阿基米德平衡點,故實務上,其專業可新增和小龍蝦飲食文化相關的基礎理論與研發課程,有效提升小龍蝦的學術性,將會讓小龍蝦專業能同時具備學術性、職業性、社會知識性,讓此大學多元專業走的更長更遠。

  三、新加坡政策經驗讓大學專業設置、市場需要、國際競爭力三贏

  而小龍蝦專業的成功,也讓政府看到連線產官學研的國家人力規劃機制的重要性,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新加坡大學生就業率高的關鍵,便在於新加坡的國家人力發展是經過精密的規劃,未來國家需要那些人才,新加坡教育部會和大學連線,並精確地計算要培育此領域數量人才為國家所用,然後政府在使用教育政策工具,去公佈新加坡大學各科系專業設置和招生名額,因為政府重視經濟政策與教育政策的配搭,讓新加坡大學生和產業需求有了直接鏈接,所以大幅度地降低新加坡大學生的失業率,而大學生就業力一提高,新加坡的國家競爭力也會轉強,同理,如能有效建置產官學研聯機的國家人力規劃機制,將能及早開發建置新的大學專業,並讓需要退場的專業經由輔導機制退場,讓大學專業的設置、市場需要、國際競爭力能夠達到最好的三贏平衡,而不是淪於「平均起薪低的科系收掉!」的魯莽無智。

  四、高教跨領域能力培育是政策解法

  就此議題本質,筆者認為大學本質不是職業訓練所,有其歷史文化根基,竟由企業界的商業邏輯來品頭論足,排名高的竟還沾沾自喜,大學有堅持社會理想性的社會責任,理應站在公義真理的一方,監督既得利益階層,質疑既有的品味流向,而不是讓主流人士滿意,更不是在幫企業培訓員工,而目前跨領域能力也是政府解決此議題的政策方向,因全球化人才競爭所掀起的巨浪挑戰,近在眼前,面對挑戰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向前克服,我們必須去正面迎接才得以生存。故筆者認為在大學課程設計上,認為培育學生扎實的基礎科學訓練,以及跨領域整合的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學標準與學習要求;必須在擁有這樣的能力基礎,學生才足以面對未來千變萬化的時代風潮,有這樣跨領域的宏觀視野,具備懂得學習結合,靈活運用這些不同領域的知識。專業內內行,專業外不外行,才讓教育培養出具備人文社會學科素養的科技人才、關懷社會現況的領導人才,得以有實力正面迎接全球化的人才競爭與世界挑戰,而目前各國關注的國際競爭壓力或者學生關注的就業競爭力,是因為單一學科人才,已經無法回應世界每日創新的標準與需求。而跨領域人才正是能突破現實困境的關鍵要素。在跨領域能力的界定中,其內容也必須包含同理心(empathy)與對於不同陌生知識領域的熱情(enthusiastic),懂得傾聽他人的不同領域的專業意見,願意延伸他人的不同看法,包容不同學科的觀點,尊重不同學科的意見,擁有跨領域能力所界定的人文視野裡,習得批判性、創造性的思考素養,而這些因跨領域能力所帶來的跨界思考,不只在教育和就業上出現正向改變,也將對學生的生命價值觀與人生格局產生突破性的發展。

  五、柯模仿郭笨蛋言論而聲量增模式 看台灣民調是否買單

  行文至此,台灣低薪議題複雜難解,根源在現階段勞動環境和教育問題交織的盤根錯節,為基層勞工發聲,推動修法保障底層受薪階級、提升勞工議價能力,讓惡質雇主現形、與勞工站在一起為政策的基本正確方向,但絕不是柯文哲「平均起薪低的科系收掉!」秀失言下限,就可解決,柯是否在模仿郭台銘失言而聲量增的模式,效果如何,值得觀察,郭柯已是幹話王組合,這招為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布局,獲得高負向聲量也是政治聲量的奇正並用操作,就要看台灣選民的民主智慧是否買單!

文.張天泰(教育博士、政治工作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