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捷克眾院議長在立法院的演說中,提到若未來兩岸開戰,那麼歐洲國家將會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同時也再次的闡述了現今的兩岸政權已不容模糊,筆者看法如下:
一、若兩岸真開戰,歐洲的經濟制裁到底能夠對戰局帶來多少影響?
我們可從烏俄戰爭的經驗中可以看到,烏俄戰爭一開打之後,西方國家便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其中也包含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的歐洲各國,從各項的禁止支援輸入到終止經濟合作,短期內的確使俄羅斯收到經濟打擊,但俄羅斯便隨即與中國及中東地區展開更進一步的合作供應鏈,此舉也挫敗了歐洲經濟制裁的威嚇力,歐洲各國也只能採取以武器支援烏克蘭的方式,一方面將烏俄戰場作為大型的武器測試現場,同時也間接表達對民主國家的支持,但對台灣而言,歐洲勢必無法像對烏克蘭一樣對待台灣,除了經濟制裁外,隔著歐亞大陸也無法以武器支援台灣,未來兩岸開戰勢必制裁能力有限。
二、台灣為何無法實施戰略模糊?
綜合國際情勢而言,美中兩大強權為相互抗衡,在近幾年來在各地區透過各國不同的意識型態,將各國拉攏至各自的陣營中,這樣一來使得位於第一島鏈的國家置於極度危險的狀態,在地緣關係上想與中國合作,但卻又必須在政治關係上表態支持美國一方,而中美兩方自然不會接受這樣「腳踏兩條船」的國家出現,透過各種威逼利誘將第一島鏈的各國置於了不得不表態的緊張氣氛之中,而對台灣而言更是如此,沒有了美國的保護傘只能任人宰割,因此台灣近幾年來都持續在調整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這絕不是能夠透過更換政權所能更改的。
因此不論歐洲各國對台灣有多少的支持,就筆者的角度而言絕對是收效甚微,我們終究還是要提升我們的經濟和國防能量,才能讓台灣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而不倒。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