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鴻海集團創立了電動車開放平台,當時正處於電動車正要起步的年代,美國已經有像是特斯拉這類的電動車公司,台北車展其實也有裕隆的電動概念車,如今兩年過後,國外的電動車雨後春筍般冒出,一輛比一輛科技,而臺灣的電動汽車卻還是在舞台上給媒體拍照的非量產車,雖然鴻海的目標是代工,但臺灣汽車產業恐怕不是鴻海集團想的這樣。

       汽車是集所有工藝之大成所生產的產品,往往只有歐美日等國的汽車品牌比較受國人歡迎,臺灣過去的汽車產業成就不大,而這次鴻海科技日一口氣推出5款電動新車,車型確實都是近年來市場所歡迎的,但我認為這樣的代工對於電動車的推廣不太有助益。

       代工出來的車型基本上都大同小異,從Gogoro的PBGN聯盟作為借鏡,跟他合作的車廠往往車型都不是賣得很好,真正賣得好的都是有特別設計過智慧系統的車廠,反觀MIH如果都只是代工而沒有與時俱進的創新,那市占率恐怕也不會高,況且臺灣的電動車已經輸韓國了。

       電動車很注重所謂的三電系統,分別是電控、電機以及電池,而臺灣在這方面技術其實不輸國外,就是起步比較慢,我呼籲政府或是相關產業可以別只看重自己企業的利益,而應該共同投入MIH平台,一起為臺灣的產業出一份心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