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的英文名稱Academia Sinica,Sinica是拉丁語中國之意,所以應該是中國的研究院。中研院於一九二八年創立於南京,台灣研究成果均掛著Academia Sinica,沒有一丁點的「台灣意象」,若不正名被西方的學術圈打入中國,中國接收台灣的研究成果是咎由自取。
立法院要求中研院正名已兩年,中研院始終未有明確的行動回應。六月二十日吳樹民、姚嘉文拜訪中研院院長廖俊智,督促院方更改其外文名稱,但並未達成共識,本土社團因此發動連署。想也知道內部必定有一群濃厚中國意識者,反對以明確的Academia Taiwan為名,故而無法形成共識至正名延宕。
在本土潮流下,豈止於外文名稱必須改,對內更要正名,展現清晰的「台灣意象」,這是民意所趨,中研院遲早要處理。所謂一葉知秋,更何況是我國最高學術機關,此已非院內人士之意識型態、喜好,最高學術機構具指標意義,關乎台灣國家安全。
中國處心積慮將台灣海峽內海化,中國密集以軍機擾台外,"山東號"更貼著台海中線!當全民均盼國際上自由盟邦能加碼籌組跨黨派的代表團訪台,以明確訊號,拒絕中共恐嚇時,此時台灣最高學術機構,竟縮頭以拖應對之?
據皮尤研究中心民調顯示十七個發達經濟體國民對中國抱持負面看法平均為73%,日本人厭惡中國甚至高達九成,而澳洲也超過八成……然而台灣面對中國的武恐威嚇,討厭中國者竟低於平均值,其中也包括中研院菁英?在大中國意識下,如此缺乏敵我意識?
何以當俄烏戰爭進入關鍵戰役之際,四月十四日美國會資深領袖,六位重量級參眾議員搭乘專機訪台?因為俄烏戰爭下台海危機已是全球所關注焦點,美國必須拿出清晰的態度警示中國,尤其台灣是半導體王國,繫全球高端晶片產能。具標性的中研院大老諸公還想模糊認同?
二0二二年台灣科技史上最大併購案,全球第三大矽晶圓廠的環球晶一三○○億元新台幣收購同業德商世創(Siltronic)一○○%股權,遭德國政府否決,人稱「晶圓女王」的董事長徐秀蘭,十四年來完勝跨國併購竟首次受挫,而失敗的原因竟是她無法回答審查官員的問題:「台灣到底是不是一個危險的國家?」這問題筆者也想問問中研院,真如此麻木不知台灣處境?若此則立院是可考慮刪減其預算!試問台灣人的稅金何以要支持屬於「中國」的研究?
七月十九日美國參議院急速通過針對半導體產業進行補助。五月陪拜登參觀三星的美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瑞士接受財經媒體CNBC專訪時表示:「若國會不盡速通過晶片法案,英特爾、美光、三星等大廠就不會在美國建廠……美國終將受制於人。」「美國標槍飛彈系統中就有二五0個晶片,你想從台灣購買所有晶片?這樣做並不安全。」何以美國不能全然信任台灣?如果連知識菁英都沒有國安意識?
雷蒙多絕不是美國向台灣購買國防晶片,提出警告的第一位美國高級官員。如果台灣內部認同不一,無法展現出足夠的抗中強度,怎能得到美國信任?如果台灣內部有不算少數的親中者,未來若讓中國依聯合國2758號決議案之「政府繼承原則」,進而繼承中華民國政府、併吞台灣?美國又怎敢將台灣納入印太戰略夥伴?所謂自助者人助,若台灣連知識菁英都樂於讓中國接收台灣的研究,全世界如何看待台灣的抗中態度?
一葉知秋,台灣最高學術機構不想堂皇的稱自己是Academia Taiwan?若台灣頂尖知識菁英在國際上所展現的身分認同還是中國,國際將如何看待台灣?中研院正名恐已不只是院士或研究員們個人的政治意識或喜好,這牽涉的是攸關台灣國家安全!此仍須政治處理,當然中研究隸屬總統府,總統與國會的態度重要,而民意就是關鍵。
/朱孟庠 李登輝金會前副秘書長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