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羅斯調動軍隊至接壤烏克蘭邊境後,隨時引起北約及歐盟的緊張。過去數次的美俄會談不但未有緩和局勢,俄羅斯派兵前往白俄羅斯參與聯合軍演、招募傭兵及運送武器前往邊境等,也讓西方各國紛紛向烏克蘭提供更多的援助,包括英國最新型的反坦克武器、美國的「致命援助」、荷蘭的戰機等,西班牙也派出軍艦前往黑海地區,而美國更額外派員前往東歐及巴爾幹半島地區、啟動撤僑方案及為其餘歐洲盟友協調天然氣供應分流,以防俄羅斯以切斷供歐天然氣作為籌碼。不過,雖然多國都向烏克蘭伸出援手,但作為歐盟及北約大國的德國,卻一反過往一直對烏克蘭的支持,拒絕提供德烏軍售合約以外的額外軍備。

然而,德國拒絕要求,是因為德國政府親俄嗎?筆者認為並非如此,德國自新政府掌政後,特別是外長由綠黨的Baerbock擔任,對於維護普世價值的態度比起梅克爾年代來得強硬,更何況烏克蘭的局勢隨時引起難民潮湧入西歐、甚至在極端情況下還有可能被捲入戰爭,所以不論是政治上或是安全上,德國政府都沒有支持俄羅斯道理,也不會對此默不吭聲。至於德國為何會拒絕提供武器,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德國有其與歐洲各國不同的考量,特別是出於歷史的原因,以及德國不一樣的援助方針。

烏克蘭、俄羅斯、法國及德國的會談即將在巴黎舉行,而這場四方會談主要是為了緩和局勢、避免戰爭所舉辦。德國作為與會成員,並不希望在會談展開前挑起俄國的敏感神經,讓會談未開局先破局,因此聯合政府的三個政黨皆同意限制軍備的出口。此外,英、美及歐洲部份國家也已經向烏克蘭提供軍備援助,德國認為對俄國實行經濟制裁比起提供軍備更為有效。不過,對德國來說,拒絕提供武器的更大理由是出於歷史包袱。德國人自二戰之後,對戰爭有著深切的反思,並對於納粹德國所犯下的所有罪行有著莫大的愧疚感,不論在教育或是法規,都對於參與戰爭有著比起其他國家更嚴格的審視與限制。而且德國曾入侵蘇聯,德國政府要是提供能再讓俄羅斯人濺血的「防禦性武器」,恐怕將會面對民意的反彈。而且,俄國作為被入侵者,德國的軍事介入會否一次引爆歷史上的恩怨情仇,而讓局勢更為緊張,也是德國不樂見的情形。德國人勇於面對自己歷史上的錯誤,其實正是這次限制軍售的最大原因。令人遺憾的,是在歐洲戰雲密佈時蠢蠢欲動的中國,並沒有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反而對維吾爾人做出如同納粹對猶太人一樣的種族滅絕暴行,這也是為何歐洲人,特別是德國新政府對華政策強硬的原因。世界和平並非必然,民主與自由也非從天而降,同樣面臨軍事威脅的台灣人,也應居安思危。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