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校正回歸」的新詞彙,就拆穿了檯面政治人物們所謂「同島一命」的西洋鏡,根本就沒有「團結抗疫」的決心,卻要表現出一副包容異己的雍容大肚,都不覺得噁心麼?(不知大家是否同我相仿,其實有點膩了政治人物在社群網站製作流傳的圖卡,上頭冠冕堂皇的寫著「不分彼此守台灣」,底下卻是開始細數敵對陣營的種種謬誤,見縫插針式的趁機攻訐,完全坐實了所謂的「同心」,真的只是譁眾取寵的口號。)

從回補400例的情況看來,只看見疫情比想像中還要更嚴峻。徒然的指責指揮中心為美化數據「蓋牌」,抑或質疑雙北市長通報不確實,都只是無謂的政治口水,無助防疫工作的進行。(看到不少自詡為「數據專家」說著回補後的疫情趨勢,已從上升轉為趨緩,著實不敢恭維...畢竟修正後,每日平均仍都300多例的確診數,能看出向下趨勢?又如此「報喜不報憂」的解讀,對總體防疫工作真有幫助?)

同樣一句話,存有正反不同的觀點,而從解讀的過程中,足以窺見背後的忖度是否公允。一如「校正回歸」,在新北市召開記者會後,侯友宜市長定調為「通報塞車落差」,可以直白的說「侯友宜認了...」(端看社群各討論串,皆以該截圖作為打臉指責「時中蓋牌」的說法),亦可正向的解讀「疫情當前,侯不願陷入政治口水戰的泥沼」(想必許多藍營的見獵心喜者,會對侯坦白不諱的說法相當感冒,但這不正是他在民意支持度始終獨佔鰲頭的人格特質麼?)

誠然,政治始終是競爭的,和諧反倒顯得惺惺作態。又中央與地方防疫前線的領導人,或在接續的選戰中、將勢難避免的捉對廝殺,引致於各該陣營「超前佈署」的出現「逆時中」、「打侯」的情事,也就不難想像。然而,端看兩位指揮官對校正回歸的態度,時中體恤地方已精疲力盡的貢獻了最大檢驗量能,而友宜亦證實中央地方回報數據存在時間落差,雙方攜手合作打擊病毒的態勢明確,似也就不勞那些為衝聲量、相互攻訐的側翼們費心了。

「同島一命」、「團結抗疫」、「我們只有一個敵人,那就是病毒」...種種訴求生命共同體的華麗詞藻,不該只是流於文青式的浪漫,如果單單一個資訊通報落差的事件,就能造成壁壘分明的政治對立與衝突,則接續面對疫情更加嚴峻的未知情境,要如何心手相連的同氣連枝,實不敢讓人奢望。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