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在民國38年宣布戒嚴,白色恐怖開始,民主一直到民國76年才被黨外的民主運動帶回。當韓國在全斗煥的帶領下,民主被威權上銬,待到1987年的六月民主運動後,全斗煥才正式下台。現在的緬甸,正面臨敏昂來發動的軍事政變,人民並沒有因此被打倒,在2021年2月21日開始發動反軍事政變示威,一直到現在都還未棄權。民主隨時都可能被奪走,但人民始終是它的英雄,總有一天將其救回。
在台灣戒嚴時期,許多無辜人士被關進監獄、且遭到嚴密監控,例如:接見家屬送的食物都會被切得爛爛的,以防食物內藏密訊、家屬只能跟政治犯講國語,以利監聽等等。於此同時,陳中統醫師冒著生命危險,決定對外尋求協助。他利用自身在監獄中的外役醫師身分,紀錄每個被他看診的病人姓名,發布名單給國際記者,請他們公布有多少政治受難者在監獄內受困。
1979年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核心的黨外運動人士,組織群眾進行遊行、訴求民主。他們不畏懼自己將遭到逮捕、甚至可能被判處死刑,只為了民主而鬥。事發後總指揮施明德被判處無期徒刑(原被判處死刑,後在國際社會壓力下改判),其餘則以有期徒刑定讞。雖然逃過一死,但在監獄內的生活又與死有甚麼差別?監獄小小六坪的空間最多可能同時被關上30幾個人、洗澡時只能用毛巾包裹馬桶的沖水器,等到毛巾吸滿水後,才能以其擦拭身體、雖然每日有十五分鐘的「放封」時間,但是每個監獄房的情況都不一樣,有些政治受難者表示自己在被關押的期間,連一次放封的經驗都沒有。
在韓國電影《正義辯護人》中,宋佑碩律師(原型:韓國已故前總統盧武鉉)原本是位只愛錢、對社會漠不關心的不動產登記律師,但在曾經幫助過自己的豬肉飯湯老闆娘的兒子遭到當局指控為「赤色分子」後,他冒著自己的家人被當局報復、自身的前程被斷送的風險,義無反顧地為民主而戰,與檢察官、法官鬥爭。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於4月28日報導,緬甸「援助政治犯協會」(AAPP)表示,軍政府奪取政權近3個月以來,已經有4400多人遭到軍方居留,超過750人被殺害,其中包含大量兒童與年輕人。
在2021年2月1日開始的緬甸反軍事政變示威行動,人民要求軍方承認2020年緬甸議會選舉結果。縱使他們遭到中斷網際網路、封鎖媒體、逮捕行動、暫停保護基本權利、武力鎮壓等軍方打壓行為,緬甸人依舊為了自由民主而努力著。
在2021年5月3日,力挺緬甸的全球人士發起遊行,有數百人走上台北街頭,這場活動橫跨了十八個國家、四十一個城市。緬甸的自由民主並不單單是緬甸的事,世界各地的人民皆為了民主而奮鬥。
獨裁政府何時會存在,人民無法得知。但,台灣的民主在台灣人、國際社會的幫助下獲救了;韓國的民主在一連串的民主運動下,被人民拿回了。雖然緬甸仍未成功解開威權的枷鎖,但是緬甸人在努力、世界各地都在為其加油打氣,民主終有一天能回來。只要人民沒有放棄、願意成為威權體制下的鑰匙,威權的手銬終將能被解開、民主終將撥雲見日,找回自由的天空。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