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美菜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中國
  • 社會
  • 娛樂
  • 網紅
  • 生活
  • 旅遊
  • 科技
  • 財經
  • 環保
  • 體育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Newtalk新聞 Google News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美菜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當民主被威權的手銬帶走 人民是鑰匙

    2021.05.13 | 11:47

    當台灣在民國38年宣布戒嚴,白色恐怖開始,民主一直到民國76年才被黨外的民主運動帶回。當韓國在全斗煥的帶領下,民主被威權上銬,待到1987年的六月民主運動後,全斗煥才正式下台。現在的緬甸,正面臨敏昂來發動的軍事政變,人民並沒有因此被打倒,在2021年2月21日開始發動反軍事政變示威,一直到現在都還未棄權。民主隨時都可能被奪走,但人民始終是它的英雄,總有一天將其救回。   在台灣戒嚴時期,許多無辜人士被關進監獄、且遭到嚴密監控,例如:接見家屬送的食物都會被切得爛爛的,以防食物內藏密訊、家屬只能跟政治犯講國語,以利監聽等等。於此同時,陳中統醫師冒著生命危險,決定對外尋求協助。他利用自身在監獄中的外役醫師身分,紀錄每個被他看診的病人姓名,發布名單給國際記者,請他們公布有多少政治受難者在監獄內受困。   1979年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核心的黨外運動人士,組織群眾進行遊行、訴求民主。他們不畏懼自己將遭到逮捕、甚至可能被判處死刑,只為了民主而鬥。事發後總指揮施明德被判處無期徒刑(原被判處死刑,後在國際社會壓力下改判),其餘則以有期徒刑定讞。雖然逃過一死,但在監獄內的生活又與死有甚麼差別?監獄小小六坪的空間最多可能同時被關上30幾個人、洗澡時只能用毛巾包裹馬桶的沖水器,等到毛巾吸滿水後,才能以其擦拭身體、雖然每日有十五分鐘的「放封」時間,但是每個監獄房的情況都不一樣,有些政治受難者表示自己在被關押的期間,連一次放封的經驗都沒有。   在韓國電影《正義辯護人》中,宋佑碩律師(原型:韓國已故前總統盧武鉉)原本是位只愛錢、對社會漠不關心的不動產登記律師,但在曾經幫助過自己的豬肉飯湯老闆娘的兒子遭到當局指控為「赤色分子」後,他冒著自己的家人被當局報復、自身的前程被斷送的風險,義無反顧地為民主而戰,與檢察官、法官鬥爭。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於4月28日報導,緬甸「援助政治犯協會」(AAPP)表示,軍政府奪取政權近3個月以來,已經有4400多人遭到軍方居留,超過750人被殺害,其中包含大量兒童與年輕人。   在2021年2月1日開始的緬甸反軍事政變示威行動,人民要求軍方承認2020年緬甸議會選舉結果。縱使他們遭到中斷網際網路、封鎖媒體、逮捕行動、暫停保護基本權利、武力鎮壓等軍方打壓行為,緬甸人依舊為了自由民主而努力著。   在2021年5月3日,力挺緬甸的全球人士發起遊行,有數百人走上台北街頭,這場活動橫跨了十八個國家、四十一個城市。緬甸的自由民主並不單單是緬甸的事,世界各地的人民皆為了民主而奮鬥。   獨裁政府何時會存在,人民無法得知。但,台灣的民主在台灣人、國際社會的幫助下獲救了;韓國的民主在一連串的民主運動下,被人民拿回了。雖然緬甸仍未成功解開威權的枷鎖,但是緬甸人在努力、世界各地都在為其加油打氣,民主終有一天能回來。只要人民沒有放棄、願意成為威權體制下的鑰匙,威權的手銬終將能被解開、民主終將撥雲見日,找回自由的天空。
  • 投書 日本夫妻貫徹絕對AA制 關注「家務有薪制」之必要

    2021.04.11 | 05:36

    日本夫妻貫徹絕對AA制:關注「家務有薪制」之必要 日本節目《跟拍到你家》(家、ついて行ってイイですか?)近日訪問到一對夫妻,42歲的丈夫和樹及39歲的妻子愛子。他們從交往到現在結婚2年,始終維持AA制,飲食起居各自分攤、老公依照時薪制付錢請老婆做家務,一個小時約1500日圓(約398元台幣),每個月將近4萬日圓(約1.1萬元台幣)。原本愛子覺得難以接受,但久了以後發現這種相處模式意外地和諧,減少很多吵架的可能性。 「家務有薪制」是甚麼?  和樹按照時薪制付錢請老婆做家務的方式是「家務有薪制」的實踐案例。「家務有薪制」指的是給予從事家務勞動者所提供之勞務應有的對價酬勞,其在台灣早已有法律可循,《民法》第1018條之1規定:「夫妻於家庭生活費用外,得協議一定數額之金錢,供夫或妻自由處分。」,立法目的為保障家中從事勞務之配偶,讓她/他們在請求家庭勞務處分金時可以有法令依據。 為甚麼要保障「家務有薪」?  講「家務有薪」之前,先從「家務」這兩個字說起。在過去父權體制的框架下,性別分工為主要的社會結構。俗話說:「男主外、女主內」,男性往往被視為生產者(經濟來源者),女性則被視為非生產者(照顧者角色),不論哪個年齡層的女性,都扮演著主要的「家務」工作者,而其從事之「家務」被看作是「私」領域的「無償」工作,價值並不被重視。  在女權意識逐漸興起的當今,「馬克思女性主義」誕生。「馬克思女性主義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忽略了不屬於資產階級的女性。她們認為除了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以外,「家庭」是使得資本主義得以運作的重要因素,卻沒獲得市場合理的對待。資本主義的獲利及男性的受薪勞動是建立在女性的無酬勞動之上,女性不但負責照顧勞動者給市場運用、還替市場培育未來會為資本服務的兒童,並照顧被市場排除的病人、身心障礙者及老人,換句話說,女性的照顧者角色不能被認作非生產者,而應該被視為再生產者,其活動乃是構成經濟生產的必要社會基礎,維繫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延續。因此,若是要求女性以免費提供的方式為資本主義服務是不公平的。  再者,「家務有薪」能使「家務勞動」從母職、家庭主婦的刻板印象轉變為職業化、專業工作。過去家務因無薪而總被視為是不須專業技巧便能學會的勞動能力。若能將其有薪化,使其得以在市場中購買時,它便必須面臨「市場」的競爭性,提升有酬家務工作的市場價值及勞動者的工作自主性。此外,將繁雜的家務、照顧工作「職業化」,使其進一步被視為一種「專業工作」,將這項過去被視為無酬的家務勞動轉變為有酬的正式工作獲得社會認同、使這類工作被大眾重新看待,甚至進而改變其必須為「女性」才能從事之職業、促成「家庭主夫的性」出現。 「家務有薪」存在的意義  綜合上述,「家務有薪制」能帶來三項改變。一為日本節目中愛子提到的「減少吵架的可能性」,當家務能被公平地計算化,必然能減少夫妻中從事家務的那方心生不平的想法。二為補足資本主義的缺漏,家務有薪制肯定女性的價值,也能抵抗父權體制的想法滲透資本主義。三為使得家務變成職業工作,使其在市場中得以競爭,改變社會對於家務的看法。因此,在性別平權越趨重要的當今,「家務有薪制」是必須的、不容逃避的平權議題。
  • 投書 如何去除「女強人」標籤?真正地打破性別歧視、實現性別平權

    2021.03.28 | 16:54

    每年的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蔡英文總統於今年(2021年)3月8日在臉書寫道:「我心裡有一個更大的期待。就是在每個專業領域,女性的傑出表現,不必刻意地被當成樣板,而是可以成為自然的、理所當然的存在。我也希望,有那麼一天,翻開報章雜誌,不會再看到「女強人」這個詞彙,正如同我們從來不會看到「男強人」這三個字。」。政府承諾,將會繼續致力打破性別歧視、實現性別平權。 男生和女生一樣,都擁有表現優異的機會。  我高中時就讀與蔡總統一樣的中山女高。在我讀女校的日子裡,「女強人」這三個字從未在我的學校被凸顯,只是自然地存在著。在操場上,能看見擅長打排球的運動好手,也能看見籃球表現傑出的運動健將。在課堂裡,有語文能力強的學生,也有很會解數學的天才。正因為我的學校裡沒有男性學生,搬課本時不必聽到老師說:「找幾個男生下樓搬重物哦!」,在我的高中時期,每個班級的每個女生都自己將自己的課本搬回教室。不會有老師因此而稱讚妳比男性特別傑出,只會單純地著重在妳的「個人表現」。 打破「女強人」的單一面向,妳可以成為任何樣貌  社會上對於「女強人」總有著特定的刻板印象。在網路上搜尋無論是新聞報導、鄉民評論,「不為男人所好」、「欠缺女性特質」通常是「女強人」背後的象徵。甚至會有「女強人」因此而故意隱藏自己身分,深怕因自身的管理職位而嫁不了人。  紐西蘭總理阿爾登,恰恰能證明「女強人」並非只有單一面貌。她擁有標準的女性魅力:聲音溫柔、長髮及肩,並且結了婚、懷了孩子。這些特質並不影響她的政績表現,2020年5月,在Newshub Reid Research民意測驗中,阿爾登評為「最好總理」為59.5%,是Reid Research民意調查歷史上任何領導人的最高分。 職場上的性別歧視,挫敗了女性  儘管阿爾登的能力如此優秀,她仍然因自身的「女性身分」遭受性別歧視。阿爾登曾經被批評為「展示用的小馬」、「華而不實」和「小美人」,彷彿她的成就全是用她的容貌換來的。這反映了性別不平權的職場生態裡,女性遭受到的「進退維谷」情況。當一女在職場表現優異,則被歸因為倚賴外表獲得成功;當一女在職場表現平平,則被解釋成女性就是沒有辦法像男性一樣地優秀。  在韓國書籍《82年生的金智英》中提到,根據2014年統計,男性薪資如果是100萬韓元,則女性平均薪資為約84萬韓元。這顯示出社會不承認女生真正的工作能力、甚至覺得因為她們以後要懷孕生小孩顧家會沒辦法久待公司(顧家僅僅是母親的責任嗎?),而不用給她們應有的工作待遇。 為何要去除「女強人」標籤?「強人」與「女強人」之別  因此,去除「女強人」背後真正的意義為:證明女性和男性一樣地優秀、否定「女強人」的負面印象,以及破除女性在職場上遇到的各種不平等待遇。唯有證明「女強人」只是「強人」,無「女強人」、「男強人」之別,這個社會才能突破框架,讓每個人展現出最好、最喜歡的自己。
  • 投書 厭女風氣下如何「解放布蘭妮」?

    2021.03.28 | 16:52

    2021年2月5日,紐約時報發佈了一部名為《解放布蘭妮》(Framing Britney Spears)的紀錄片,內容講述美國女歌手布蘭妮出道以來因「厭女風氣」受到的種種不平等待遇,以及記者、相關人士、法律人員等訪談內容。片中一位名為Diane Sawyer的記者於2003年訪問布蘭妮的問題引起許多人的撻伐,民眾認為該記者十分不尊重布蘭妮,甚至可稱其對布蘭妮的言語為「情緒虐待」。 穿甚麼由誰決定?露得多就表示妳是「那種人」?  在布蘭妮的當紅時期,拍攝MV時傾向選擇較裸露的、遮蓋身體面積較少的服裝,於2003年Diane Sawyer訪談布蘭妮的影片中,她問布蘭妮:「妳的衣服跑去哪了?」,布蘭妮回應:「對於露一點皮膚我感到很自在,我覺得表達自己是一件很ok的事。」。  在知名電影《真愛伴我行》中,女主角習慣穿著較能展示身材曲線的衣服、隨著自己的喜好更換髮型,這樣的作法引起了整個村莊女性的不滿,替女主角貼上「不檢點」、「穿這樣是為了引誘我的老公」的標籤,但事實上女主角僅是一位忠心等待丈夫從軍歸來的老婆。  在厭女風氣之下,男性指責女性的不是、貶低女性的價值。我承認,身為一位女性,有時也落入了這樣的圈套之中。可能因為忌妒某位女性身材好,穿著火辣,就覺得她肯定是「胸大無腦」。反省至今,我明白,用一眼判斷一個人的全部,對那個人是不公平的,對自己來說,則證明自己的眼界是狹隘的。  去年youtuber一隻阿圓拍攝實測一天不穿內衣出門的影片。她在實測結束後表示:「不要讓旁人的眼光去決定自己選擇的權利。」,無論妳支持或是不支持「不穿胸罩」主義,我們都該像布蘭妮講的,尊重每個人表達自己的方式,在此同時,妳也值得擁有自己風格的穿著打扮、審美觀念。 「有色眼鏡」的力量:竟使女人為難女人  因布蘭妮將瑪丹娜視為表率,她讓美國國內許多母親們感到生氣。記者Diane Sawyer引述馬里蘭州夫人的話:「說真的,假如我有機會開槍殺死布蘭妮,我想我會。」,布蘭妮表示:「如果父母們真的不想讓他們的小孩看見,那就轉台吧。我認為想著自己必須要肩負起某種模範的責任是一個巨大的壓力。」,馬里蘭州夫人不願讓孩子看到關於布蘭妮的媒體內容,布蘭妮則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事、不是這些小孩的保母,沒有必要替這些母親負責。  在近期台劇《未來媽媽》中,張甯飾演的角色「立芳」,因其婆婆對她的酸言酸語而飽受委屈。婆婆將其視為「生產機器」,依循自身的觀念強迫立芳接受:「光靠愛情支撐的婚姻,那能夠支撐多久?」,儘管立芳反駁:「可是婚姻裡沒有愛情…」,話都沒講完,婆婆就說:「妳太年輕了、妳不懂…一個女人,她生了孩子之後,她不僅是一個太太,而且還是孩子的媽。妳想想看,這個分量,能一樣嗎?」  馬里蘭州夫人的說詞之於立芳婆婆的話語,彼此存在一共同的論據。對於21世紀的美國母親們來說,布蘭妮的作風過於大膽。對於立芳婆婆那個年代的女人來說,「生孩子」是作為女性應盡的義務。不同時代的人可能擁有不同的價值觀,若妳我因自身的判斷標準決定別人該是甚麼模樣,那麼「布蘭妮」將永遠地被束縛。反之,若妳我能尊重他人的想法、試著摘下「有色眼鏡」看待這個世界,「布蘭妮」才能真正地被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