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學者們曾依照啟蒙時代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的永久和平論(Perpetual Peace)提出康德三角(The Kant Triangle),康德三角的內容包括經濟互賴、民主政體及國際組織等三要素,學者們認為民主政體因受民意監督,執政者不易因鞏固自身權利而隨意發動戰爭,而頻繁經濟往來讓國內人民受惠,且人民深知衝突和貿易進行無法並存進而產生經濟互賴,再者國家與國家之間長期透過國際組織互動降低了囚徒困境的機率,因此這一派學者認為此三要素有利於促進和平。但觀察東南亞國家國協(ASEAN)與歐洲聯盟(EU)兩個區域整合,但具有康德三角特質的區域整合在現今卻不必然穩定。
歐盟的前身為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德、義、法、荷、比、盧六國,演變至今已有27個成員國,根據IMF統計,歐盟的GDP超過18萬億美元,經濟規模超越世界上其他國家,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但歐盟目前正面臨著內憂外患,內部經濟表現不佳加上外有難民問題讓歐盟財政壓力大幅提升,歐盟的光輝不再。歐盟的四流通大自由人員、貨物、資金、服務,帶給西歐國家很大的壓力,加上歐盟不斷東擴,東歐國家財政管理不慎理想,希臘就曾經限制人民一天只能領60歐元。難民問題讓許多國家內部民族主義情緒上升,英國脫歐後更造成歐盟內部的震盪,頻繁經濟往來並使歐盟持續和平發展,康德三角在歐盟整合中並沒有得出必然的和平。
和歐盟不同,東協十國歷經8年談判,近日剛與中日韓紐澳等五國簽署區域綜合經濟夥伴關係(RCEP),在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疲軟之際無疑是個利多。東協的前身為「東南亞聯盟」(ASA),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為創始成員國,近年來東協與中國形成「東協加一」成為規模為全球人囗數最多,開發中國家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目前東協相比於歐盟來說是更有潛力的區域整合,在疫情之下各地反全球化的聲浪中,東協和RECP的簽定讓世界對重拾了對自由貿易的信心。
歐盟和東協或多或少都符合康德三角的內涵,但同為區域整合的兩者卻是面對的是截然不同的前景,《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讓東協10國互不干涉內政的做法具有高度差異性的各國在東協架構下得以互相合作。當然東協並不是完全沒有危機,目前東協並沒有一個主導國家容易讓政策缺乏監督及執行力,雖然東協有自身的結構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人口6億、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將來的發展無可限量。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