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糾纏數日,跌宕的選情看得人心也跟著起伏,歷經數日,終於由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跨過當選門檻,成為這次美國大選的勝者,也粉碎了川普逆轉的連任之路。因為四年前的結果,如今當年的美國人得償所願,但前途仍有重重挑戰還須面對。

      首先便是來自現任總統川普的重新計票要求,以及特別是似乎強硬不讓位的態度,讓明年白宮順利地移轉權力出現了不確定性。再者,這次民調結果與實際大選結果一致,但仔細看,拜登僅以微小差距擊敗川普,這與當初預測或民調並不一致。民調之失準[1],總的來看,並不影響結果,但卻顯示民調與社會科學的發展,和事實還是有相當大的誤差。不論是民調或餅乾店銷量[2],都有某種代表性,但我們生活本身就存在許多變數,要使用科學方法去量化處理並進一步達成精準預測並操控的程度,是不可能的。科學方法能夠處理的變數與複雜數據的能力會不斷進化,但還是有許多關於人而無法量化或用邏輯去推演的變數。社會科學還有好一段路要走。

      這也與今年大選前熱門議題相關:假訊息。有數據顯示,美國大選期間假新聞更加氾濫[3],加上之前過於驚駭人心的經驗,讓選前美國也是做足準備,媒體,諸如臉書與推特等美國國民頻繁使用的平台,對訊息的審查更是嚴密審查。這次,相比四年前,可以更清楚看見美國假訊息如何地傳播氾濫,這也使我們意識到,也許劍橋分析與通俄門並沒有離我們而去。

      今年美國大選的民調也許只是大數據分析的失準,資料蒐集的誤差過大,可這也提供民調方法改進的方向。我們該喜,因為我們發現社會科學的問題而得以使之繼續發展,又或該憂,因為我們不知暗潮湧動的假訊息造成的影響有多大多廣。而回頭來看,作為全世界遭受最多網路攻擊與假新聞訊息的台灣[4],我們也應該從此次美國大選中更加警惕與自覺,該如何處理假新聞,甚至提前做好防範。

 

[1] 〈美國大選民調再失準 隱性川普支持者成關鍵〉,聯合新聞網,2020/11/12,https://udn.com/news/story/121687/4993275

[2] 〈打臉各家民調 賓州餅乾界章魚哥預測川普獲勝〉,中央社,2020/10/29,https://project.cna.com.tw/20201005-USelection/202010280023

[3] 〈2020美國總統大選 本土假訊息超越俄羅斯干預〉,中央社,2020/10/26,https://project.cna.com.tw/20201005-USelection/202010260249

[4] 〈打擊假訊息 外交政策:西方國家應向台灣學習〉,中央社,2020/11/12,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1120036.aspx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