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衛福部及國健署頻繁宣導「喝酒臉紅=酒精不耐症=罹癌高風險」,甚至恫嚇民眾不想罹癌就必須滴酒不沾。政府部門本應恪守專業,公正客觀的傳達衛教資訊,衛福部及國健署卻用去脈絡化、販賣恐懼的方式來進行宣導,實在有違專業倫理!

我們思考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如果酒真的如此十惡不赦,為何政府下轄的台灣菸酒公司,仍然帶頭販賣酒品?事實上,就跟甜食、速食一樣,酒品如果攝取過多,當然會對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在適當的範圍內,也有一些權威研究主張酒精對心臟病與某些類型的中風具有積極預防效果;即便是國健署大肆宣揚的失智症,法國國家衛生暨醫學院的最新研究也指出,滴酒不沾的中年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比適度飲酒的人高出47%!

事實上,飲酒後臉紅有多種可能性,有些人可能是酒精過敏,導致身上出現紅色斑塊,不僅是臉,脖子、肚子、手臂都可能出現發紅的現象;也有些人可能是對酒品中的特定成份過敏,如水果酒中的水果、啤酒中的酵母菌等等,此類情況只要挑對酒款,過敏導致身體發紅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此外,服用特定藥物、使用特定外用藥膏,或患有酒糟性皮膚炎的民眾,飲酒後也可能有臉紅反應,這種形況的臉部發紅,就並非完全是飲酒或酒精不耐症所導致。

至於國健署說的酒精不耐症,是因為部分民眾相對較缺乏代謝乙醛的能力,使微血管受到刺激擴張,產生長時間臉紅的現象。但即便是代謝能力正常者,也可能因為臉部皮下脂肪較薄,導致飲酒後較容易看出臉紅的情況。因此,酒後臉紅就等於酒精不耐症的結論,實在太過武斷!

若民眾酒後除了臉紅之外,還有呼吸困難、心悸等不適現象,請就醫檢查,由專業醫師判斷是否為酒精不耐症;若僅僅是臉紅,而無其他不適症狀,就不用自己嚇自己,畢竟只有專業診斷才能確定是否患有酒精不耐症,也奉勸政府機關,在這個假新聞甚囂塵上的時代,更應該恪守專業倫理,切莫為了達成政策目的,使得政府的衛教文宣內容農場化!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