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韓國和中國都陸續推出許多偶像選秀的節目,包括韓國知名的Produce系列,還有中國推出的創造營系列、青春有你系列等,在過去這一個月中,中國今年推出的兩個女團選秀節目,青春有你2以及創造營2020都已經劃下句點。

而台灣野火娛樂今年也推出了一檔偶像選秀節目《菱格世代DD52》其中節目主打之一就是會有50首原創歌曲的釋出,不同於大部分偶像選秀節目通常會採取購買版權和原創音樂各半的情形,筆者將進一步分析購買版權的優勢及劣勢。

優勢:搭上熱門音樂流量及省去原創音樂的機會成本

製作節目最主要考量到的必定是其所締造的流量多寡,然而在節目的起步很難透過訓練生的知名度撐起流量,因此在節目初期的舞台表演大多會選擇向熱門的流行音樂購買版權,例如:青春有你2第一次公演的選曲有Billie Eilish的《Bad Guy》、蔡依林的《PLAY我呸》、以及邱振哲的《太陽》等知名歌曲,為節目帶來不少的流量和網路討論,其中以蔡依林的《PLAY我呸》為例,因為「呸」字在中國的審查中屬於特殊字眼,因此歌詞中出現的「呸」字都以「Play」作爲替代,此外歌詞內容中提及到「浪蕩」、「裝逼」、「豐乳」、「肥臀」等的歌詞都被重新改寫過,節目播出後也出現一些討論聲量。

對於節目製作而言,要「找到」一首已經紅的歌比較容易還是「製作」一首會紅的歌比較容易?想當然一定是選擇一首已經紅的歌比較容易,一首歌的生成從作詞作曲到後期母帶處理,必定需要經過許多的程序之後才能產生出來,重點是在經過那麼多複雜的程序之後還不能夠確保那是一首「會紅」的歌曲,因此背後所需付出的機會成本太高,在節目初期甚至到中期的舞台都很少會採取原創音樂的形式。

劣勢:版權音樂引發爭議

從上述而言,選擇購買版權音樂似乎是相對來說省時又省力,還有一定流量保證的好選擇,但其所需付出的是高額的版權購買費用,也因此產生了有關音樂版權的爭議,以同為青春有你2第一次公演的表演曲目《戀愛循環》為例,許多觀眾表示自己在節目播出過後再觀看時便只剩下畫面而失去了聲音,還一度有網友戲謔地說節目組是只有買一天的版權嗎?但事實是節目組尚未和版權持有方協商完成,才會導致這樣的情形。

除此之外,也有訓練生在節目中透露出自己的公司為了她的初評級舞台買下了歌曲的版權,這件事透露出的驚人事實是初評級舞台的歌曲版權並非節目組所承擔,也就是說一位公司的訓練生要到選秀節目參與評選,如果選用的歌曲必須購買版權得由自家公司承擔其費用,此事件一出現當然也引起許多的討論,其中不乏許多關於音樂版權和購買版權的責任及歸屬。

但是也有打破以上所述限制的情形:包括選擇舊歌或冷門歌曲買版權重新編曲翻唱、與訓練生合作導師的歌曲、以及導師透過與訓練生合作在節目上露出新歌等,以下筆者將做間單的分析及介紹。

首先是購買舊歌或冷門歌曲版權做重新編曲和翻唱,這個做法當然就有一定程度的風險是無法透過歌曲本身帶動流量,但若是成功的話便是使用較少的版權購買費締造出高流量,算是十分高風險的投資行為,在此舉例的是騰訊視頻製作的創造101,節目第六期公演的其中一首曲目是孫燕姿於2007年發行專輯中的《逆光》,在經由訓練生陳芳語等人重新演繹後,在YouTube上觀看數高達388萬次,甚至是騰訊視頻的YouTube頻道中排名第12名的熱門影片。

在選秀節目中的亮點之一其實還包括節目請來的導師,如果說購買熱門音樂版權目的就是為了獲取流量,那若能直接和導師合作其熱門歌曲,想必能帶來極高的關注度,例如在青春有你第一季中的導師合作舞台便是由導師蔡依林和訓練生合作其最新專輯中的主打歌《怪美的》同樣為節目帶來不少的熱潮與討論,最後是導師透過合作舞台將新歌露出,導師可以為自己尚未發表的新歌做一個極佳的宣傳,但狹帶的風險是訓練生的表現可能會影響到觀眾對於新歌的第一印象,在此舉例的是青春有你2導師合作舞台中,蔡徐坤與訓練生合作的《情人》雖然也引發一些關於表演主角應為訓練生的爭論,但整體而言帶來不錯的聲量,影片在YouTube上也有高達450萬次觀看數。

總結來說,節目製作當然是以流量作為首要考量因素,但音樂選擇背後還涉及許多關於版權和成本等因素的權衡,在多方思慮之下也創造出其他綜合呈現的方式,偶像選秀節目也因這些可能出現的創新與衝突炒熱節目的熱度。

文/許守成 (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學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