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前陣子疫情的延燒,許多產業都搬出許多因應此波疫情的解決之道,也讓數位化的進程快進了許多。而藝文界在這其中所面臨的情況則更為嚴峻,隨著許多實體展覽被迫取消,「線上化」正是藝文界給出的因應之道,讓早已籌備多時的展覽在疫情的衝擊下仍然能夠保有最低限度的被觀看。

 「線上化展覽」成為這陣子最為火紅的關鍵詞,透過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加上虛擬實境的應用,使這個多年前就出現的構想在當今的時代脈絡下,化危機為轉機,順勢的搭上這波宅經濟浪潮,讓大家在家隔離時可以做到防疫不防「藝」。

最為人所熟知的即為Google推出Arts & Culture平台,與許多世界知名美術館,例如:英國大英博物館、西班牙蘇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法國奧賽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館等等,合作推動線上化展覽,將Google地圖所使用的街景技術帶進展場,同時用超高解析度將展品數位化,加上VR (virtual reality)與AR(Augmented Reality)等高科技產品的交互應用,致力於打造身歷其境的虛擬空間,希望能最高度的還原現實生活中展覽的樣貌。

線上化可預見是未來展覽嶄新的樣貌,也相較於以往傳統展覽形式擁有許多的優勢。最直觀的不外乎是打破地理空間與時間的限制,讓藝術不再侷限於一地或一時。以往的跨國性展覽都需要透過博物館間互相協調,還要注意藝術品轉移過程中的種種細節,才能讓展品巡迴在世界各地順利的被展出,而如今只需要透過3D掃描並數位化建檔,就能輕易提高能見度,甚至連紋理都可以被看得一清二楚,這樣不僅能夠提供一年365天全年無休的藝術體驗,甚至還能達到全球行銷的目的。

雖然數位化典藏與各產業科技的應用早已是老生常談,打破時空的限制也早已不稀奇。但對於最晚踏入數位化浪潮的藝文界,在疫情的推進下,展覽的線上化的確是有其必要,同時也提出一個最難解的問題—線上化之後,策展人該如何應對?展覽又應該以什麼樣貌被呈現出來?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回歸到何謂「策展」。許多人認為策展只是單純地辦展覽,但絕非如此狹義的定義,「策展是一種設計思考」—格式設計展策總監王耀邦這樣說。策展人的工作就像是在說故事,透過對社會的觀察與多元化的解讀將知識具象化,透過展覽的方式去回應時代的聲音,也讓平常艱澀難懂的議題透過主題化的結構變得更加平易近人,做到以上幾點的才能真正地被稱作為是展覽策劃。而要說展覽與其他傳播媒體最顯著的差異則是臨場感,也就是空間的運用,讓觀展者不只是視覺,連帶其他感官都能有更深一層的沉浸式體驗。展場的設計巧思、作品擺放、燈光投射與視覺高度等諸多因素,都是構成一個出色展覽的關鍵元素,策展人也在這其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拜線上化與科技的進步所提供的數位互動體驗所賜,就算是採用線上化依舊可以「策展」。螢幕裡什麼都可以發生,策展者可以決定觀展者要如何觀看,也就是說,觀展者的瀏覽模式是完全可以被預測並且操縱的,與傳統實體展覽的模式大相逕庭,策展人更加全面的掌控一切的不確定性。像是台灣歷史博物館就使用將定點足跡標註的方法,按下後會自動移動到位置,放大展品並附上相關的作品論述,而國立故宮博物院更是將多筆的館藏整理分類,只需要滾動滑鼠,即像擁有了個人的導覽員一般自動排好觀看順序與相關故事背景,觀者甚至不需要自行去移動探索,就知道該看哪裡以及該怎麼走,都是被設計好的。與其說是展覽,更像是一種互動式網頁介面設計,以展覽是為了傳達理念的功能面相來說,確實是比以往的實體展覽來得更加直接與精準。

儘管有如此顯而易見的好處,還是不免地要反思並提問,展覽的本質是什麼?我認為是觀展者與策展人相互回饋激盪出來的產物,在不確定因素減少的狀況下,固然是有利於資訊的單向傳播,但同時也限縮,甚至是剝奪了了觀展者個人自行體會與消化資訊的思考空間。如果將觀看方式的決定權全權的交給策展人,長遠來看會有思想單一化的風險存在,而對於展覽來說,雙向的溝通是策展者的養分來源,也是觀展者的知識吸收基礎,目前展覽線上化的形式缺少了體驗這塊基石,自然也就無法穩固。

因此,如何透過科技技術的應用去彌補虛擬空間對於實體感受的空缺,還要避免淪為單純瀏覽大量資料的網頁介面,正是藝文界遲遲無法大力推動線上化展覽的根本原因,這個問題在疫情的時空背景下被迫浮上檯面。目前看來,也許當今的科技並無法完全的適用於展覽的範疇,但策展人也許可以透過不同溝通語言的學習,嘗試透過線上化展覽去做全球溝通。

展覽的線上化給予我們前人無可想像的龐大受眾與截然不同的群體,督促我們去思考不只是身旁的社會甚至是放眼全世界的眼界,在疫情趨緩的今日,實體展覽與線上展覽相互配合,讓整體影響力與曝光度相互提升,已經是目前的技術上所能給出最好的解方。

但在疫情之後,藝文世界仍要配合時代的洪流,直面此類的困境並做好轉型的準備,才能讓這波線上化展覽的熱潮持續延燒並形成更完整的樣貌,如果單純只是為了適應過渡期所搬出的解決之道,不免有點可惜。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