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長榮罷工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隨著行動越演越烈,「反罷工」的聲浪漸漸四起。

罷工的本質是良善的,為的是爭取特定族群的利益,反抗權力掌控者不合理的要求,來達到整體的進步和平衡。但為什麼近年來的罷工事件,都會出現「反罷工」的聲音?難道爭取自己的權利是錯誤的嗎?

針對這一次的長榮空服員罷工事件,可以發現這樣的「突襲式」罷工,所產生的「社會成本」非常多。許多人預期排定的旅程因為這場罷工而被迫取消或延期,地勤人員忙著應對受氣憤等待候補班機的旅客,幫忙正在罷工的人員收拾善後,這些人的權益是完全被漠視的,也因此引發怨念,形成反罷工的浪潮。

當然,空服員罷工是他們應有的權利,我們應該要支持這樣的行動,讓這個職場、社會風氣更好。但是有個前提,就是要「獲取大眾支持」,憑什麼漠視他人權益的人有權爭取自己的權益?一個利益團體,如工會,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應該考量到這麼做會產生的影響,是否嚴重侵害到無辜他人的權益,是否符合比例原則。

為什麼贏得大眾支持非常重要?因爲公共利益是一體的,大眾身為長榮航空的消費者,支持罷工行動等於一起對長榮資方施壓,在面對社會輿論壓力等等,資方不得不正視罷工人士的訴求。然而若此罷工不被大眾支持,長榮資方大可以順著這些反對的風向,漠視罷工人員的訴求,並跟隨大眾反對聲浪回嗆罷工人員,也因此最後以失敗收場。

然而,也有一些反罷工人士認為:空服員待遇已經很優渥,不懂在不滿什麼?這樣的說法就是對他人利益的漠視。如果可以追求更好的工作環境,那為何不去爭取?空服員的待遇更優渥以後,利益到的也是旅客的服務品質,整體的公共利益是提升的。

所以「反罷工」到底是不是對他人利益的漠視?我認為「反對的理由」是關鍵因素。支持罷工行動,但不支持用如此漠視他人權益的突襲罷工。若要贏得大眾支持,必須採取最小侵害原則的行動,如「預期罷工」,讓旅客知道應該避開何時安排旅遊,這樣才較容易達到雙贏的局面。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