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紅,引起社會大眾廣泛討論,例如:精神疾病病患、無差別殺人的各方立場、媒體亂象等等。其中最讓人耳目一新的莫過於加害人家屬的立場,長久以來,大家都很憎恨加害人,隨著他鋃鐺入獄,這股怨氣也就轉移至他的家人,輿論實行連坐法、撻伐家屬。這齣戲播畢後,越來越多人開始思考、反省,甚至原先沈默的那方開始發聲,認為若加害人已成年,應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大眾不該將炮火轉向至其家人。然而,大家真的做到了嗎?是不是有個前提?

 

以最近的世新霸凌為例子。受害人指出14日在廁所被加害人關燈,故向舍監反應,18日清晨加害人闖進他房間、對他說出許多不堪入耳的話,緊接著一連串的事件,包含加害人po文道歉、被害人報案、加害人刪文、加害人家屬被撻伐、加害人家屬出面說話、霸凌新影片曝光,網友們在相關報導下,留言各式嘲諷圖、罵加害人。這個例子點出許多問題,例如:加害人反被網友撻伐,是否算是另一種霸凌?台灣的性平教育有待加強。其中,加害人家屬被肉搜、事務所遭負評灌爆,這是不是就與當初看完《與惡》後,所帶來的反思大相徑庭?

 

還有些人就目前加害人的家庭背景、家人回應,落井下石、多加揣測,認為他生長在家教嚴格、周遭期望高、手足成就高的環境裡,因得不到溫暖,轉而向外人發洩、引起他人注意。更有些人覺得《與惡》李曉明一家的狀況與世新霸凌案的加害人家庭不能混為一談,認為後者背景很硬,會把事情壓下來,且既然成長在高知識家庭裡,行為舉止理所當然要符合社會期待;而前者只是開麵攤的,事發後被大眾嚴重騷擾、恐嚇威脅,爸爸一蹶不振、成天喝酒,媽媽帶著口罩做生意,妹妹後來改名,李家人整個支離破碎、過著遮遮掩掩、提心吊膽的生活,讓戲外觀眾不禁開始同情起來,「理性」思考連坐法是否合宜,

 

但大家都忽略了——戲外觀看《與惡》的觀眾是以全知的視角看劇,知道李家人私下是如何被騷擾、一家人都懷著愧疚的心過日子,而戲中從新聞上看李曉明事件的群眾只認為他們一家缺席集體告別式,不出面回應,之後也只是出面道歉一下便神隱。如果以觀看新聞的觀眾(不論戲中或戲外)所看見的部分,《與惡》李家人的應對就如先前所說,而世新霸凌的加害人家屬也承認自家小孩態度不對、「道歉是個屁」,卻依舊被觀眾痛罵,認為雖然身為律師,「但一定是那種高高在上、藐視眾生、目空一切、自以為高人一等」。平平都是小孩犯錯、全家挨罵,為什麼戲外觀眾能保持理性、同理李家人,而世新霸凌案卻並非如此?究竟是「富家庭」為原罪,抑或戲劇與現實終究存在著距離?

 

從這個例子中,確定了《與惡》帶來的絕不是解方,就算經過多方討論、大多數觀眾得出的反思(加害人家屬不須為成年犯錯的家人負責)亦不是絕對的解方,但這並不代表此齣戲對社會毫無貢獻,它除了揭露許多大眾鮮少正視的議題,更促進社會大眾開始思考。

 

雖然我不敢斷言每個加害人犯罪的背景原因和原生家庭全然無關,不過裁斷負責與否的基準,絕不是以小道消息穿鑿附會,應是專業人員介入、通盤了解後才能決定,身為第三方的觀眾若不知道事情的全貌,就不該對其指手畫腳、說三道四,如同世新霸凌加害人的爸爸所說:「請社會大眾要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不能只聽片面之詞,就讓我們家人或相關事務都連累受到攻擊,這是不公平的。」社會討論本質上是好事,但討論內容與理想有所偏離,不止可能增加潛在的傷害,或許也助長社會中一些刻板印象。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