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前文~>

……(二)、案例二。七年前國內某心理學教授發表了一篇認為性傾向可以改變的期刊;前些日子又有一名心理治療診所所長因緣際會的公開了他的反同身分。我打從心理佩服兩位同行,他的作為等同是在業界中直接宣告自己不適任。倫理與文化多樣性能力是奠基於所有心理助人專業的基礎,這代表的不僅僅是不適合與同志當事人進行工作或研究,而是從根本上的不適合從事心理助人工作。該名所長在新聞中聲淚俱下,或許在吐露出與專業完全予之背道而馳的個人信念下,那個惶恐與不安的心境與同志族群猶豫是否出櫃如出一轍。何嘗又不是具有強烈的社會壓力,擔心受他人被排斥,擔心社會上對反同的偏見,擔心公開個人信念後工作及生涯會受到影響。我們務必明記在心,縱使這些人的作為有違倫理且令人無法恭維,然而當我們在面對惡者時,除了自我照護之外,切記叮嚀自己避免成為偏頗指責與攻擊對待他人的人。我們的確見過無數欺人太甚的惡者,然而我們無須亦成為惡者與之抗衡。

  文末,焦慮與恐懼的對象往往由未知而生。身為一名諮商心理師,或許在我提供相關心理學知識下能夠對緩解部分人士的不安。對此,我以權威機構美國心理學會的論述提供大家知識與方向,期望大家能個奠基在較可信的實證研究上來認識世界。美國心理學會是全世界最大的心理學權威組織,至1975年來號召全世界心理學領域致力於消除對同志族群甚至全人類福祉的威脅,並以十分龐大數量的實證研究說明了同志族群並未具有身心健康發展的問題,更以心理學基礎回答了許多人們對同志族群的疑惑(美國心理學會,2008),我挑選了部分內容簡述如下:

(一)、是什麼導致一個人具有特定性傾向?

  雖然有很多研究進行該議題的探討,然而尚無研究能夠明確證實性傾向是由某個特定因素或多種因素所引致。不過,大多數人對自身的性傾向幾乎沒有選擇意識。

(二)、同性戀是否是精神病?

  不是,性傾向與精神病病理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性傾向是人類生活經驗的自然形式」是數十年主流醫學與精神健康組織得出的結論,將性傾向歸於精神病的做法早已受到主流組織的屏除。

(三)、偏見歧視如何影響同志生活?

  大量的研究發現,口頭騷擾、辱罵甚至暴力行為幾乎是同志族群的普遍經驗,且具有居住及就業處境上的困擾。而人類乳突病毒與愛滋病的出現促使同志族群被社會更負向的對待,很多人認為愛滋病是同性戀疾病,錯誤的認識且耽擱了解決愛滋病所造成的社會問題。

(四)、偏見與歧視如何影響人們的心理?

  儘管同志族群知道如何應付偏見歧視或是汙名化,卻仍然阻擋不了個人心理健康與福祉上的嚴重負面影響。而性偏見、性傾向歧視及對同志族群的暴力行為是同志族群最主要的壓力來源,甚至引發重大的精神健康問題。雖然個人的支持系統能夠有效的協助進行壓力因應,然而社會普遍對同志族群的負向態度讓同志族群很難以發展支持系統。

(五)、將同性戀變成異性戀的改變性傾向治療是什麼?

  沒有任何科學研究支持改變性傾向治療(或稱修復治療、轉化治療、扭轉治療等)是安全的且有效的,而且這是一種強化社會對同志族群刻板印象、負面態度的做法。一般而言,心理諮商工作中當事人若對受同性吸引而感到困惑,心理師會提供一些協助,如協助當事人積極因應社會偏見、協助因應內心衝突與各種引發的議題、協助當事人讓自己的生活更具有個人福祉等。且在諮商工作中,心理師時時刻刻留意文化多樣性等敏感因素,避免並消除這些因素所帶來的偏見與歧視作為。(*有鑑於此,國內機構"走出00"頗受爭議可想而知)

 

最後

若身為負傷者你需要尋求協助,

不論你的背景身分為和者,心理諮商領域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不論如何,切記你值得成為你自己,期待你的大門也為你自己而敞開。

縱使外界風風雨雨不得安寧,經歷風霜的你在雨過天晴後依然光彩絢麗。


參考文獻

美國心理學學會(2008 )。解答你的問題:深入理解性傾向和同性戀 。華盛頓特區:作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