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合作的Pokémon GO 近期風潮襲捲全球,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順應時事,在行政院科技會報中舉為案例,為文化、內政、國防與教育等「科技應用」單位請命爭取預算。身為台灣現在科技界牛耳的風雲人物,為科技預算弱勢的部會以及較不受重視的科技應用產業發聲,可為美談一件,但其在會議中提出的觀察,雖點出了現階段科技發展與產業結構轉型的限制,但卻反凸顯台灣「製造業」、「科技界」不自覺的傲慢,也反映出台灣文化發展、創意產業為何長期處於弱勢主因。

資料來源:網路新聞

 

擺脫不了的科技中心思維

當童先生用注入「文化元素」的科技應用描述Pokémon GO時,可知在他內心裡,「衛星定位系統(GPS)」、「擴張實境(AR)」等科技應用才是這款遊戲的主題,Pokémon是被選入放進科技應用的文化元素。但如果去全球各地問那些沉迷於遊戲的小智與他的夥伴們,為何下載Pokémon GO,他絕對不會回答我要感受「擴張實境」,而是「抓皮卡丘」。

Pokémon GO對於任天堂20年前就開始培養橫跨父子兩代、遍及全球的上億Pokémon玩家而言,是頭一次只要透過智慧手機下載、操作就能玩的Pokémon系列遊戲,是一個應用AR、GPS等技術,讓原本屬於虛擬世界的冒險地圖,拉到半現實世界、更貼近生活的一款Pokémon系列遊戲。對於多數玩家而言,Pokémon GO是系列遊戲的「進化」一樣,只是改變了原來只能在專屬機台玩的遊戲屬性,但他還是心目中最愛的神奇寶貝。

或許是因為專業在於硬體組裝而不再於科技應用技術與軟體開發,才會不知道任天堂是日本AR專利技術排名前三名,而他們全世界銷售速度最快的掌上型遊戲機3DS,早在2011年發售時就內建有AR功能。不論是任天堂的AR或是SONY的虛擬實境(VR)技術,都是為了讓所有玩家覺得遊戲更好玩而投入的科技研發或是因而發想出來的科技應用。會用注入「文化元素」的科技應用來形容,恐怕是搞錯了「本體」。

 

圖片來源:Pokémon Go: Complete Pokédex Silhouette Reference Chart

 

 改變不了的工業製造觀念

當童先生說要政府擴大文化部會科技應用預算,來強化內容、遊戲產業,讓台灣至少做到「進口替代」時,卻讓人不免聯想,是要複製六、七十年前發展工業化經濟發展成功經驗到文化創意產業上。台灣過去科技業、製造業依賴政府預算資源、獎勵補助的成功發展經驗,讓台灣許多產業都以為這一套行得通,因此加碼要科技預算、國發基金就成為最快的解決辦法。

台灣在八、九零年代影視、內容產業也曾經瘋迷亞洲,但現今面臨發展困境的因素眾多,如教育僵化、文化隔閡、社會衝突、政府失職、產業惰性與勞動低薪等。台灣整體文化關聯產業的「系統性失靈」,絕對不是採用製造業設備投資、研發升級產業決策,靠著先進設備購入、新穎技術的應用、精密產品的開發,就可以搶回市場的。這一點,這些年文化部科技創新獎補助案,獲得噓聲遠比掌聲多,正說明了內容產業發展不單純是科技應用問題。

當台灣連「文化」與「科技」,誰是主體都搞不清楚時,文化內容產業能有未來嗎?

 

本文作者:葉懿倫 青平台基金會慕哲社會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