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三天無救?事實勝於謠言──還原花蓮救援真相
2025.10.08 | 15:26
9月21日,「樺加沙」颱風開始對臺灣帶來影響,隨著豪雨不斷,花蓮縣馬太鞍溪上游於9月23日發生溢流,導致光復鄉災情嚴重。截至10月6日,造成18人死亡、6人失聯、156人受傷,多處橋樑被沖斷,部分地區停電、交通中斷。在這樣的災難中,中央政府、地方單位與民眾都積極投入救援與復原工作。然而,這場天災卻被陸媒扭曲報導,作為攻擊台灣政府的工具。 陸媒《大皖新聞》在9月23日以「3天仍無救援」為題,報導台灣受颱風影響後「數日無人營救」,刻意營造出花蓮災民被遺忘、政府不顧人民、只能自救的畫面。這樣的報導引發陸區民眾對台灣政府的負面情緒,但他們多數無法查證真相,因為中國的新聞與網路平台受到嚴格管控,資訊流通受限。在這樣的制度下,錯誤的輿論容易擴散,有些人甚至轉發、留言、帶動風向,形成集體誤導。這並非民眾的錯,而是封閉制度造成的悲哀。 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國軍在颱風來襲前便成立災害應變中心,隨時掌握颱風動向並回報指揮部,根據狀況進行部署。當9月23日發生馬太鞍溪溢流時,當天即成立前進協調所規劃救援行動,並命令部隊整備裝具,準備進入災區。隔日(24日),即派遣448名官兵及多項重型裝備,全力投入救援與災後復原行動。由此可見,國軍早在災情發生前便積極整備,才能在第一時間投入救援。這與中共媒體所稱「三天無救援」的說法完全不符。 我國國軍在颱風尚未登陸前便密切關注動態,目的正是為了能在災害發生時即刻行動。但陸媒卻將颱風開始影響的日期(21日)與潰堤日期(23日)錯誤連結,製造出「三天無人救」的不實印象。這種利用資訊落差、結合封閉輿論環境的報導,不僅誤導陸區民眾對台灣的認知,也透過網路傳播造成以訛傳訛的現象。長久下來,這不僅影響兩岸民意,更可能削弱國際對台灣政府與國軍的信任,這正是認知作戰最陰險之處,也是我們必須警覺與抵禦的挑戰。
最新留言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