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凱洛特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凱洛特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中共懸賞名單背後的真正意圖:恐懼與試探

    2025.10.16 | 21:08

    中共日前(11日)發布懸賞公告,稱已取得我國「政治作戰局心理作戰大隊」(簡稱心戰大隊)18 名人員「違法犯罪線索」,並公開他們的個資與照片。這份公告迅速在網路上引發關注—但這些指控真的可信嗎?這樣的行為又是否符合法理?更重要的是,中共究竟想藉此達成什麼目的? 事實上,中共的懸賞手段並非首次出現。此前資通電軍就曾被他們點名攻擊,如今矛頭再度轉向心戰大隊。這是否代表這個單位的存在,已經對他們構成威脅?查閱心戰大隊可知,其主要工作在於對中共進行情報蒐集、輿論分析與心理戰反制,能有效「識破」對岸的宣傳操作與假訊息。對中共而言,這樣的能力正是最讓他們忌憚的—因為當謊言被揭穿,宣傳便失去了效力。 因此,這場「懸賞通緝」更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心理戰。其背後可能有三個主要目的。其一,以恐懼動搖官民士氣—藉公開個資來製造寒蟬效應,不僅讓官兵本人承受威脅,也讓家人陷入擔憂,使恪遵職守的官兵與對中共不滿的民眾不敢批評與揭露中共的惡行惡狀。其二,是以政治手段包裝法律—企圖將「一中原則」強加於我國,假借法律名義行政治恐嚇之實,對國際輿論灌輸「都是台灣人違法」的錯誤印象。第三,則是挑起內部猜疑—藉由散布名單與錯誤資訊,讓國軍內部出現互不信任的氣氛,使官兵互相猜忌,繼而達成分化之目的。 從上述手法來看,中共認定心戰大隊的存在已威脅其統治,甚而許多媒體已指出公告中部分資料錯誤、照片不符,顯示其因急於打擊敵人而來不及核對資料,再者,中共對我國人民並無司法管轄權,更無權公開個資與照片。這種缺乏國際承認、沒有正當程序的所謂「通緝」,在法律上根本毫無效力。相反地,它反而暴露了中共濫用公權力進行政治威嚇、侵犯人權與隱私的真面目。若說這場懸賞行動的真正意圖,那既不是法律行動,也不是正義之舉,而是一場赤裸的試探與威脅——試探我方反應,威嚇我方士氣。當一個政權開始以恐懼作為武器,就代表其已失去自信。
  • 投書 三天無救?事實勝於謠言──還原花蓮救援真相

    2025.10.08 | 15:26

    9月21日,「樺加沙」颱風開始對臺灣帶來影響,隨著豪雨不斷,花蓮縣馬太鞍溪上游於9月23日發生溢流,導致光復鄉災情嚴重。截至10月6日,造成18人死亡、6人失聯、156人受傷,多處橋樑被沖斷,部分地區停電、交通中斷。在這樣的災難中,中央政府、地方單位與民眾都積極投入救援與復原工作。然而,這場天災卻被陸媒扭曲報導,作為攻擊台灣政府的工具。 陸媒《大皖新聞》在9月23日以「3天仍無救援」為題,報導台灣受颱風影響後「數日無人營救」,刻意營造出花蓮災民被遺忘、政府不顧人民、只能自救的畫面。這樣的報導引發陸區民眾對台灣政府的負面情緒,但他們多數無法查證真相,因為中國的新聞與網路平台受到嚴格管控,資訊流通受限。在這樣的制度下,錯誤的輿論容易擴散,有些人甚至轉發、留言、帶動風向,形成集體誤導。這並非民眾的錯,而是封閉制度造成的悲哀。 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國軍在颱風來襲前便成立災害應變中心,隨時掌握颱風動向並回報指揮部,根據狀況進行部署。當9月23日發生馬太鞍溪溢流時,當天即成立前進協調所規劃救援行動,並命令部隊整備裝具,準備進入災區。隔日(24日),即派遣448名官兵及多項重型裝備,全力投入救援與災後復原行動。由此可見,國軍早在災情發生前便積極整備,才能在第一時間投入救援。這與中共媒體所稱「三天無救援」的說法完全不符。 我國國軍在颱風尚未登陸前便密切關注動態,目的正是為了能在災害發生時即刻行動。但陸媒卻將颱風開始影響的日期(21日)與潰堤日期(23日)錯誤連結,製造出「三天無人救」的不實印象。這種利用資訊落差、結合封閉輿論環境的報導,不僅誤導陸區民眾對台灣的認知,也透過網路傳播造成以訛傳訛的現象。長久下來,這不僅影響兩岸民意,更可能削弱國際對台灣政府與國軍的信任,這正是認知作戰最陰險之處,也是我們必須警覺與抵禦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