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法律010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法律010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冬日水喝不夠,體內水分拉警報!一日正確喝水時間和技巧!

    2021.11.18 | 17:00

    夏天天氣炎熱,會不自覺口渴喝水,但是到了冬天,大家可能都只想喝杯暖暖的咖啡拿鐵撒上肉桂粉,或是一杯甜甜的熱可可,白開水這麼無聊又難喝,大家都是能少喝就少喝吧?況且離開溫暖的被窩是人生最大的難題,要離開被窩專程喝水,那根本就難如登天!冬天水分補充不足,身體處在長期缺水的狀況下,容易造成健康問題,所以各位儘管不喜歡喝水,還是要維持喝水的好習慣!這篇文章告訴你,一天要喝多少水才夠,以及喝水的小撇步,幫助你不知不覺喝完一天的份量! 一日要喝多少水才夠?讓營養師來告訴你 水有多重要大家都知道,人體有70%由水組成,因此如果水喝太少會影響到身體的運作,包含維持養分運輸、新陳代謝、調節體溫、排泄廢物等機能。廣告詞「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詳,這也是有幾分道理的! 但是,你知道一天要喝多少水才夠嗎?這邊可以提供一個簡單的公式計算: 基本飲水建議量:體重 x 30c.c = 每日喝水量 例如體重60公斤的人,則每日至少需要攝取60x30=1,800c.c的水量。 這裡指的是一般情況而言所需的基本飲用水量,如果你符合以下4個情況,那你可能需要注意補充更多水分: 天氣炎熱或運動時:流汗量增加,需要補充更多水分。 哺乳:媽媽餵哺寶寶的奶水,主要成分就是水,為了可以製造足夠的乳汁就需充分補水。 生病:若生病導致有嘔吐、腹瀉的情況時,需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 老年人:口渴的機制若隨著年齡退化,可能無法讓老年人了解自己口渴,因此需更注意飲水。 喝水技巧有兩個:分次喝和慢慢喝  假設我們一天要喝2,000c.c,是否可以一次灌1,000c.c來解決呢?答案是不建議!把大量水集中在短時間喝完,會讓水沒辦法有效被腸道吸收利用,更好的做法是「分次喝」。時間點可以把握幾個生活場景:包含「三餐前」、「運動前後」、「洗澡前後」、「睡前」,把握這4個時機,就可以分次把水喝完。 這裡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撇步,就是買一個很大且有刻度的水壺放在學校或是辦公室,心裡想著:今天我要把這瓶水喝完!再按照上面說的幾個時間點,配合刻度慢慢把水喝完。除了分次喝水比較不會有壓力外,看著水壺裡的水慢慢變少,成就感也會油然而生喔! 另外,喝水也建議是小口慢慢喝,一次「牛飲」也會讓喝水的效果變差。每次喝約250c.c(約一個馬克杯的量),才可以讓喝水的效益變更好。 如果無法一開始就養成喝水的好習慣,其實你可以先從戒掉手搖杯開始,改成喝無糖茶,例如烏龍茶、金銀花草茶等,讓嘴巴和身體習慣水的感覺後,再慢慢開始增加喝水量,每天增加一點健康小改變,長期下來身體也會回報給你喔! (至於不喝水只喝飲料或咖啡可以嗎?這篇文章有更詳細的解答:喝水正確4要點!原來「這種飲料」也能替代白開水!如果你想更了解更多健康知識,可以上健康010的網站上看更多詳細資訊)
  • 投書 想跟風「吃鳳梨救台灣」?有火燒心的你偏偏不行!

    2021.04.07 | 18:38

    最近許多藝人、政治人物紛紛跟風購買好幾大箱的鳳梨,台鐵也推出超有特色的鳳梨便當,這波「鳳梨熱」你有跟上了嗎? 2、3月是台灣適合鳳梨採收的季節,而鳳梨出口約有9成都是送往中國大陸,然而中國在3月1日起突然宣布因台灣的鳳梨含有「介殼蟲」,禁止外銷到大陸。往常台灣鳳梨輸出中國的合格率均有99.79%,中國突然發布這條禁令,衝擊不少辛苦的台灣農民,不難想像是政治手段,對於台灣鳳梨的好品質,國人大可不必太過擔心。   力挺台灣鳳梨…先想想你的「胃」同不同意? 鳳梨雖然富含天然膳食纖維,不過它的含糖量高,中醫表示,容易有消化道疾病的人要適量食用,尤其是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資料,台灣有1/4人口有胃酸逆流症狀,且人數逐年倍增。關於胃食道逆流常見的症狀有非常多種: 火燒心 喉嚨有液體跑上來 喉嚨有異物感 打嗝 氣喘 胸痛或胸悶(非心臟疾病) 慢性咳嗽 慢性喉嚨發炎 其中最典型的症狀就是會在胃與胸口的地方產生灼熱感,因此稱為火燒心。除了以上的症狀,嚴重的話還可能會有嘔吐酸水、胸悶或是胸痛等症狀,最後甚至可能會演變成食道癌,千萬不能輕忽!   火燒心的7大NG食物 若有火燒心的情狀發生,建議找專業的醫師做診斷治療,先確認原因是否出在胃食道逆流或是有其他腸胃疾病的可能。除此之外,火燒心解決的方法也可以從改善飲食及日常生活習慣的地方下手,以下這7大飲食都必須避免: 酒精、碳酸飲料。 含咖啡因飲料,如:茶、咖啡。 刺激性食物。 容易生痰的食物,如:巧克力、甜食。 高脂肪食物。 寒性蔬果,如:蕃茄、鳳梨、柑橘、香蕉 易消化不良的食物,如:糯米、奶製品、發酵食品。 除了常見的鳳梨外,許多人每天早上都會喝一杯牛奶,不過中醫也建議當你有火燒心的症狀時,牛奶也要避免!因為牛奶含有大量的脂肪,是比較難消化的食物,但可特別選擇脂肪含量低、較好消化的脫脂或低脂牛奶。另外,喝水時也必須避免一次喝太多,這樣會造成胃部的壓力,想有效舒緩火燒心,建議小口小口地喝水即可。   飯後趴睡或平躺是大忌!5招改變你的生活習慣 平時生活習慣不佳也是導致胃食道逆流的因素之一,比如吃飯吃很快或是喜歡吃宵夜等等都會造成胃的負擔,就讓這些壞習慣從現在開始改變: 三餐定時定量,慢慢吃,也盡量不要碰NG食品。 飯後不要馬上躺著或劇烈運動。因為躺著容易消化不良,也會導致胃酸逆流。 找到紓壓的方式,釋放壓力,比如聽音樂、打氣功。 有抽菸、喝酒的習慣需戒掉。 體重過重的人容易使胃酸逆流,需控制體重,並適當運動。 所謂「脾胃是後天之本」,當食物的營養無法被身體吸收,便會產生許多毛病,而這些疾病的根本原因多半與消化系統不佳息息相關!因此,想要力挺台灣鳳梨之餘,也要注意適量食用,才能吃得健康又能幫助果農。 (想了解更多火燒心的原因及舒緩方式,可以參考這篇:火燒心飯後做這個動作最危險!中醫教你4招舒緩!)
  • 投書 如果另一半得武漢肺炎 可以離婚嗎?

    2020.12.02 | 15:54

    結婚時曾經許諾過,無論貧窮還是疾病都要不離不棄,然而實際上,在民法中請法院判決離婚的條件卻有規定,夫妻之一方若有「不治之惡疾」,他方得向法院請求離婚。到底什麼算不治惡疾呢?武漢肺炎算嗎? 訴請離婚條件? 民法第1052條裡針對什麼狀況可以訴請離婚舉了一些例子讓大家參考,如果當這些狀況發生,就可以去法院訴請離婚,所以我們也稱為「訴請離婚條件」。(延伸閱讀:想提起離婚訴訟,你有符合這十條嗎?如果沒有怎麼辦? - 85010)   要特別注意的是,畢竟這十種狀況都是非常嚴重的,但許多人並沒有這麼嚴重,所以立法上也出現彈性的選擇,也就是要證明婚姻裡面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而且自己是錯的比較少的一方,所以不用擔心自己如果沒有符合這些離婚條件是不是就離不成婚了,只是要證明婚姻中出現不能再繼續走下去的裂痕,就更需要跟法官詳細說明,不然很容易變得太抽象而失敗喔!   離婚條件中,什麼算是不治惡疾? 夫妻其中一方若染上惡疾,已是令人遺憾,為什麼還准許另一方提出離婚呢?理由在於,考量到疾病如果有「傳染性」,那繼續共同生活會危害配偶與子女的健康,因此將將此列為離婚原因之一。 不治是什麼意思? 所謂「不治」,並不限於絕對的不能醫治,但需要在醫學客觀判斷下,於可預見之期間內,難以期待這樣的病症會「回復」才算是不治。   法院曾經認定符合這個離婚條件的情況... 最後,我們幫大家整理了一些比較常見的狀況,過去法院說過哪些符合這個離婚條件、哪些又不符合呢? 符合「不治惡疾」離婚條件:花柳病、愛滋病 不符合「不治惡疾」離婚條件:精神病、癌症、不孕症、殘廢 (具體情況還需要判斷每個案件狀況,這裡僅提供過去法院認定的看法)   武漢肺炎算是離婚條件中的不治之惡疾嗎? 武漢肺炎雖然具有「傳染性」,但還不足以危害婚姻的維持,而且按照現今的醫學技術,是可以期待痊癒、康復的疾病,因此不屬於民法所稱的「不治之惡疾」,無法單以這樣的理由來訴請離婚喔!   畢竟配偶間在婚姻中是具有相互照顧的義務的,當初雙方牽起手走向紅毯,邁入戶政事務所辦理結婚登記的當下,那時候的真心並不只包含愛意,更包含了想要照顧對方的決心。所以除非出現了嚴重、難以醫治,而且繼續相處可能會危及自己健康的情形,才能夠去用「重大不治惡疾」去請法院裁判離婚。
  • 投書 車禍後要選調解還是和解?哪一個選擇比較好?

    2020.10.27 | 14:41

    車禍調解及和解有什麼不同? 其實和一般我們常聽到的「調解」、「和解」的差別類似。簡單來說,最大的差別在於調解多一個「調解委員會」。和解是雙方約定的契約行為,未來若有一方反悔還是要打官司,而調解後所得出來的「調解書」效力則等同法院判決,雙方是不可以再有異議的。 哦!看起來調解比和解好啊?OK了就不用再走法院了。 讓我們來看看更詳細的說明吧! 車禍調解及和解怎麼進行? 車禍「和解」是一種雙方互相讓步,停止紛爭的「契約」。契約讓肇事者承擔約定好的賠償責任,受害者則接受契約中的賠償,並承諾放棄之後再對這件事情提起追究責任的權利。其中,書面及口頭均可以,但口頭的話很容易「口說無憑」,所以書面還是比較保險。如何做最保險?和解書可以自行約定,或去警察機關索取和解書表格,至少弄成1式3份,雙方可自行保留1份,多1份可以交給處理員警。 看起來,和解方便又快速? 但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一旦有人對和解內容不滿意要反悔,和解書是沒有強制力的,必須要打官司讓法院判決後才可以強制執行。相較下,車禍調解雖然稍微麻煩一點,保障程度卻較高。 所謂車禍調解即是沒有經過和解或和解不成的車禍案件,當事人可以向「調解委員會」申請,或向「法院」聲請車禍調解。與和解很不同的地方是多了一個第三方單位介入(調解委員)。車禍調解一旦成立,經由法院核定的車禍調解書是具有法律上強制執行效力的! 這代表什麼意思?即是對方對這個調解不能反悔,因為調解書的效力等同於法院判決,具備強制力。 更白話點可以理解成,調解就是簡易版的法院程序,雖然沒有法院訴訟的程序但效力相同。如果對方反悔,調解書可以直接當成判決申請強制執行,不用再經過訴訟程序。(車禍調解詳細步驟如何進行?請參考調解委員會車禍調解流程) 車禍調解、和解怎麼選? 和解快但效力較低,調解比較慢但保障較高,兩者應該怎麼選比較好呢? 這邊提供簡單幾個建議,在這三種情況下,選擇車禍調解可能較好! 當事人不擅長溝通、不清楚流程:如果你是新手缺乏溝通談判相關經驗,或者對方過於強勢難以好好溝通,這時候車禍調解比較有好。 車禍案件較大:如果車損嚴重或牽涉較高賠償金額,這時候選擇車禍調解也比較好! 對於對方的信任感不足:如果交涉過程發現對方「偏無賴」、「認為對方可能賴帳」,如果你有這種疑慮,選擇車禍調解也比較好! 那什麼時候選擇車禍和解呢?車禍案件小、對方態度好、對自己溝通談判有足夠信心,這幾種情況選擇車禍和解就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以上就是車禍和解與調解的差別,目前越來越多民眾傾向選調解,畢竟有第三人在比較安心,後續也「求助有門」,不過也有很喜歡和解的經驗老手,就看個人的選擇囉!
  • 投書 突然被惡意資遣怎麼辦?

    2020.10.13 | 13:36

    勞工上班最怕遇到惡意資遣,先前勞資糾紛鬧最大的事件,是「街口支付」執行長在收購愛評網後,涉嫌違法解僱該公司十多名勞工,雖然該執行長條列員工諸多罪狀,但到底是合理的解僱理由還是欲加之罪? 愛評網員工有哪些罪狀? 根據媒體報導,街口支付執行長認定的罪狀最主要有兩點: 8位勞工過分曠職,嚴重違反勞動契約,立即開除免職。 另8位勞工應於4/14日前完成特定工作,不然視為違背指示,違反勞動契約,將開除免職。 員工曠職可以解僱嗎?曠職算是重大違反勞動契約嗎? 曠職,其實就是員工不到工作場所的意思,應該與勞動基準法的「曠工」是同一個意思。根據勞基法第12條規定,「無正當理由」、「繼續曠工3日或1個月內曠工達6日者」,雇主可以不經預告終止契約。 但這次的爭議點在於,這8位員工是不是有像執行長所說的「曠職事實」?且「日數有沒有符合法定標準」?舉例來說,如果這些員工根本就是依照跟公司簽的契約週休二日、放特休,那根本不能算是曠職;即使員工確實有曠職,但若沒有連續3日、1個月內也沒有超過6日,也不符合法定解僱標準。 另一方面,如果員工曠職有「正當理由」,那也不能解僱。什麼叫正當理由,實務偏向個案判斷,例如雇主違法解僱,不讓勞工來上班,勞工提告勝訴,但雇主遲遲不讓勞工復職,另一方面又說勞工是曠職。(參考臺中分院106年度勞上字41號民事判決) 無法依照期限完成工作,就是違反勞動契約嗎?就可以免職嗎? 勞工應向雇主提供勞動服務,但服務的內容也必須在勞動契約內寫清楚,如果勞工不能達成契約內的服務內容,確實算是違反勞動契約,但依照勞動基準法,並非一違反契約,就該立即被資遣。 以「不能實現工作內容」來說,可能有兩種解僱條件: 依照勞動基準法第12條:證明違反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情節重大者。 依照勞動基準法第11條:證明勞工對於所擔任之工作確不能勝任時。 重大違約,實務上沒有一個特定標準,從勞工的主觀上「是不是故意的」到「造成的損害是否嚴重」,法院會綜合各種事情來判斷。以職業駕駛為例,若常常不依公司規定作業,屢次接受輔導,有內部酒測未通過的紀錄,隨意請假造成班次大誤點,可能就會算是一種重大違約。 而不能勝任工作,實務上通常會看「主觀上有沒有意願工作」跟「客觀上有沒有工作能力」去判斷,有時候很願意工作但沒有能力的人,也不見得能解僱;反之,很有能力但沒有意願工作的人,說不定也能解僱。 不管是哪一種解僱條件,都必須符合法定條件,不是隨著雇主的意思任意把勞工掃地出門;而勞工是依約提供雇主勞務,不是阿拉丁神燈用來許願,萬一雇主要求勞工做的工作,根本就超乎當初說好的契約內容與勞工能力時,更有違法解僱的疑慮。 解僱員工可以不付資遣費嗎? 除非勞工是重大違約,不然就算街口支付執行長真的依法解僱勞工,還是要支付資遣費。所以就算執行長認為愛評網的員工們辦事不力、不能勝任工作,也要依照員工的年資去發放資遣費,才算是合法解僱。 除了資遣費,其他如資遣預告天數、謀職假、非自願離職證明等也都是雇主依法資遣員工時必須要提供的保障,勞工自己也必須了解自身權益,才能合法爭取。(想了解被資遣必須注意的事項,可以參考:被資遣新公司會知道嗎?律師教你這2招絕對保密!) 老闆換人後員工大換血並不是少見的事,但是我國法律保障勞工的基本權利,就算想要換人,也應該遵循法定程序;如果法律不許換人,就不能強詞奪理、逼人捲鋪蓋回家,不然豈不是淪為改朝換代就大開殺戒的壞老闆?
  • 投書 沒頭路山窮水盡?先別想不開!你聽過失業補助嗎?

    2020.09.04 | 15:54

    有工作時忙到生不如死,沒工作時又快要餓死!2020年已邁入9月,但國際間的疫情仍持續發酵,台灣雖然相較而言影響較小,但還是有不少民眾在失業泥沼裡掙扎,若經濟還有餘裕尚可束緊褲袋熬一點時日,但如果有經濟壓力,斷糧越久就越悲劇,還有家庭支柱一個不小心就跨越理智線,被憂鬱逼著走上絕路。 失業了?先深呼吸穩定心緒 不論是正在求職路上或休息中,適時調整心情都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趁這個機會重新梳理生活方式與步調: 精進自己的第二專長,也許平常的興趣或副業就這樣幫上忙。 趁機休息或培養新技能,休息與學習,可以幫助你走得更遠。 把握機會轉換跑道,多方嘗試,也許可以在另一個領域找到新天地。 檢視花費,扣除不必要開銷,精簡支出投資自己更實在。 多運動改善作息,把身體養好,隨時都可以活力充沛再出發。   真的過不去?善用失業補助度難關 上有老下有小,開銷花費無法省,1個月沒薪水都很吃力,其實有救急的失業補助,只要符合條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申請,大致可分3種: 失業給付:申請人每個月可以領到「離職前6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的60%(例如A離職前6個月投保薪資是第8級3萬300元,失業給付金為30,300X60%=18,180元),一般人最長可領6個月,如果申請人失業時年滿45歲或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最長可領9個月,幫助民眾失業時還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 職業訓練生活津貼:金額算法與失業給付相同,民眾可以一邊上課、一邊領取職業訓練生活津貼,不論歲數或身心障礙資格,最多就是領6個月。 提早就業津貼:這是鼓勵民眾早日脫離失業苦海的獎勵金,如果在領取補助的過程中找到工作,事後可以提出申請,將失業給付/職業訓練生活津貼還沒領完的月份,加總起來除一半。(例如A領失業給付到第2個月時找到新工作,就可以申請提早就業津貼,把剩下4個月一次領完,不過金額要除以2,也就是補助金18,180元X4個月再除以2=36,360元。)   申請之前,確認符合條件再出發 為了讓補助金能有更好的發揮不被濫用,資格上的限制要睜大眼睛看清楚: 失業給付非自願離職 辦理退保當日(離職)前3年內,保險年資合計滿1年以上 勞工本身還具有工作能力,以及想要繼續工作的意願 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登記後14日都無法成功就業或安排職業訓練 職業訓練生活津貼非自願離職(同上) 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同上) 有參加「全日制職業訓練」 提早就業津貼通過資格,正在請領失業給付/職業訓練生活津貼期間的民眾 新工作投保(勞保及就業保險)滿3個月以上,才能回頭請領津貼 挫折是一時的,也許失業剛好是你人生重要的契機,適當地尋求幫助,度過艱困的時期,相信雨過天晴後又是一個新開始。 ※更詳細的失業補助資格、流程、地點可以參考這兩篇完整版懶人包,保證申請一次就上手。失業補助懶人包(上)─資格流程不求人一把罩,3筆錢看得到也拿得到失業補助懶人包(下)─補助問題大解密,終結失業後的經濟難題
  • 投書 不滿車禍調解金額差10倍 「這個時間」不提告 小心喪失權利!

    2020.08.27 | 18:58

    前一陣子在爆料公社上有網友分享,自己的朋友發生車禍,去車禍調解的時候第一次與第二次的金額從99萬飆升到990萬,雖然肇事責任是這個朋友佔了7成,受害人3成,但網友不免覺得金額也相差太大。   雖然說,遇到車禍誰都不願意,但真要是發生了,處理起來也是一門學問,尤其是這樣賠償金額談不攏的狀況。這邊分享簡單介紹一下車禍和解和調解,以及提告的時間點,沒注意到的話很可能會喪失權利,一定要記得阿! 車禍和解和調解差在哪? 通常車禍案件發生之後,當事人之間會進行車禍和解,除了私底下的和解,也可能會選擇調解,車禍調解跟和解都是雙方自己談,不過調解會有「調解委員」,透過第三人介入協助進行談和,都談好了以後,鄉鎮市公所會把調解書送到法院「核定」,這起車禍事件就結束了,兩方都不能再去提告。之後如果對方賴皮不履行調解的內容,也可以拿調解書去聲請「強制執行」,會比私底下和解好處理。(鄉鎮市調解條例第27條) 聲請調解,只要雙方當事人都同意,用書面或口頭向調解委員會聲請就可以了,調解委員會受理後會再決定調解日期,然後通知雙方到場。(鄉鎮市調解條例第10條、第11條、第15條) 延伸閱讀:車禍初判表怎麼看?申請流程是什麼? 注意車禍調解和「提告」的時間 車禍通常在刑事最常提告「過失傷害罪」,過失傷害又是告訴乃論罪,可以提起告訴的是被害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配偶,如果被害人已經死亡,則是配偶、直系血親、三親等內的旁系血親、二等親的姻親或家長、家屬。 而告訴乃論之罪有提告期限,可以提告的人,要在知道犯人是誰的時候,6個月內提告,超過這6個月的期間就不能自行提告。 車禍調解則可以由肇事者提出聲請或是被害人提出聲請, 若是由「被害人」聲請調解,調解不成立時,鄉、鎮、市公所可以依照被害人提出的聲請,將調解事件移請檢察官偵查,並視為在聲請調解時已經告訴,不太常發生時效爭議。 千萬留意「由肇事者提起調解時,沒有視為提起刑事告訴!」 但如果是「肇事者」聲請調解的話,調解不成立就是不成立,不會視為在聲請調解時已經提告,這時候已經超過6個月提告期限的話,被害人就不能提告了。   例如肇事者A和被害人B在6/1發生車禍,11/28聲請調解,12/20調解不成立,調解由A聲請的話,B要在12月之前提告,如果等到12/20調解不成立之後就來不及了;調解由B聲請,而且調解事件移請偵查,等於B在11/28已經提告,趕上了告訴期間。 像這個新聞中,如果是肇事者提車禍調解,在調解中因為賠償金額無法達成共識的話,更千萬要注意提起告訴的時間點了! 誰都不願意遇到車禍,如果不幸發生了,和對方談條件也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其中提起告訴的時間也要留意,一不注意6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