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澳洲打工實錄」報導遭質疑「移花接木」後,昨日召開記者會澄清,原先刊登的是3位打工者的「3合1彙整版」;隨後,《今週刊》也在網頁刊登3位受訪者的「全文」。只是原先報導提及的「身上背著30幾萬元學貸」在「新版全文」裡,卻憑空消失。對此離奇的差異,《今週刊》總編輯謝春滿今(17)日僅以「昨日聲明已很清楚」,不願進一步說明。
最新出刊的《今週刊》第821期,以清大經濟系畢業生為主角,報導「台勞」到澳洲打工故事,引發社會話題。豈料,昨天中午一位自稱該學生的友人在ptt網站發文,轉貼「清大學生」臉書的反駁聲明,並強調他根本沒有背著30萬元學貸。《今週刊》隨即召開記者會澄清,稱他們一共訪問3位台灣學生,並在該刊網站公布「3名台灣大學生的澳洲打工實錄---清大、逢甲、師大畢業生的告白」。總編輯謝春滿表示,這是「原音重現」,是為讓社會了解《今週刊》採訪內容出於事實。
但經新頭殼比對先前已出刊的紙本,與《今週刊》網頁的新版「全文」卻發現,舊紙本所提的30幾萬元學貸,在所謂的「原音重現」版,卻憑空消失。不僅原來清大學生沒有提及學貸,2位逢甲、師大畢業生的訪問裡,也看不到學貸等字眼。
《今週刊》昨日發出的聲明強調,「我們匯總整理了三位赴澳洲打工者的經驗,除了該位清大生之外,還有一部分內容是來自另二位受訪者」。
如果3位大學畢業生的「原音重現」版都沒有提及「學貸」,那怎麼可能「會總整理」出一筆30幾萬元學貸呢?對此,《今週刊》總編輯謝春滿今天回應表示,所有的質疑皆在聲明中說的很清楚,他們採訪內容也都是基於事實。
由於總編輯謝春滿在紙本刊物的「編輯室報告」,也曾提到「本期的封面故事裡,也有一個典型的台灣苦勞輸出案例」,「身上背著30幾萬元學貸,逼著他離鄉背井找出路」等等。記者進一步追問,她自己本人是否有參與將3位受訪者故事合一的編輯過程時,謝春滿都以「一切都依聲明為主」,拒絕進一步說明。
對於外界質疑《今週刊》新聞造假一事,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陳曉宜指出,媒體要維持信賴度與公信力,任何地方都不能造假,若新聞寫作誇大、拼湊、捏造部分事實,都會毀掉原本立意良善的新聞題材。
她說,如果《今週刊》為了要讓故事更為聳動、吸引閱讀而誇大細節,或整合多個故事為一,那就有違背新聞專業之虞。她呼籲《今週刊》,要向外界清楚公開說明,為何要將3故事合一的新聞編輯處理過程,否則《今週刊》在公眾的信賴度毀滅後,很難再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