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白金漢宮侍衛隊任職的英國上尉馬克.基多(Mark Kitto),大半輩子在中國逐夢,卻以失望告終,最近決定離開。他在雜誌撰文,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多有批判,也對教育及社會價值觀頗有微詞,更受不了強烈的排外情緒和狂熱的民族主義;文章標題正是「你永遠不會是中國人」(You'll never be Chinese)。
馬克在倫敦念大學就是中文本科,1986年再到北京進修,之後曾經在中國經商,最近16年完全在中國生活,娶妻生子。他在中國的老外圈子裡小有名氣,曾在北京、上海、廣州發行《That's Beijing》、《That's Shanghai》、《That's Guangzhou》等英文雜誌,一度自詡為中國的媒體大亨梅鐸。
他對中國的感情很奇特,即使媒體事業遭合夥人背叛,並在訴訟中失去一切,他還是安之若素,在莫干山腳經營附有3間客房的民宿咖啡館。2009年,也不過才3年前,他還寫了一本名為《中國杜鵑》(China Cuckoo)的書,美國版名為《追逐中國》(Chasing China),深情講述他的中國夢。
如今,夢碎了。他在英國《展望雜誌》(Prospect)發表的告別文章說,死亡和納稅是人生無可避免的2件事,但他還可以確定,即使再麼期盼、再怎麼努力,你也永遠不會是中國人。
就拿價值觀來說吧;中國近年的經濟起飛確實驚人,但整個社會只關注著經濟利益。馬克說,在他居住的農村,人們不曾問候他的健康或家人,只問他的小生意能賺多少錢,以及他的車子或小狗值多少。
教育方面的問題,可能也是馬克揮別中國的主因。他和中國妻子育有1男1女;他批評中國不重視德育,教育體制像是測驗中心,孩子們接受的教育是要通過這些測驗。馬克說,共產黨主政下的教育,也不培養思想家,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可以解決問題。
對於以黨領政,以及信服最高領導,馬克舉了個例子:偏遠農村有個問題需要裁示,層層請示甚至可能到了北京,然後輾轉傳下來的指令是:「你們決定。」他說,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風格,包括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總是宣布一些構想,但常常沒有作成重要的決定。
馬克也以薄熙來醜聞案的緩速處理,來驗證中國共產黨高層的領導風格:他們總是避免在責任釐清之前,作出重大決定。他說,領導並須承擔責任,並且作出決定,而不是「你們決定」。
對於中國能不能成為世界領袖,馬克看法也是負面的。他說,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鼓勵強烈的排外情緒,狂熱的民族主義是它的基石之一,黨的宣傳部門創造「100多年屈辱」來定義鴉片戰爭到解放,並追求「恢復中國固有地位」,這幾年常回應外國的更是「干涉中國內政」與「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英國廣播公司》(BBC)曾訪問在中國快樂生活的馬克,其中1個問題是:「你覺得你的根在那裏(中國)嗎?」他回答:「根?沒有。這個問題很複雜。可能再過幾年你問這個問題,我會說我的根在這裏。」
那是2009年12月間的事,距今不過2年多,馬克顯然已經改變了主意。他在告別文章說,他不會再被沖回來了,他跌出了愛情,也從他的「中國夢」醒了過來。他知道有一部分中國人試圖改變這一切,追隨著艾未未、陳光誠、劉曉波,他期待這些人能讓中國變成更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