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台灣本土音樂家無法演奏道地的探戈音樂?在新竹經營咖啡館和音樂教室、年僅28歲的吳詠隆,3年前隻身到南美的阿根廷拜師學藝,結果上週末竟在德國最重要的手風琴大賽,擊敗日本和義大利的好手拿下首獎。
位於德國和捷克邊界的小鎮克林根塔爾(Klingenthal),是歐洲手風琴製造的重鎮,每年5月舉辦的國際手風琴大賽更是全球手風琴愛好者的盛事,今年第49屆首度有吳詠隆和李承宗兩位選手,代表台灣參加班多鈕手風琴(Bandoneon)獨奏組的比賽。
吳詠隆在中山大學音樂系原本主修長笛,大四那年第一次聽到阿根廷作曲家皮亞佐拉(Astor Piazzolla)的作品,個性原本就沈默寡言的他深受震撼,在班多鈕手風琴的琴聲找到情感宣洩的出口;退伍後工作才1年,吳詠隆就遠赴探戈的故鄉布宜諾斯艾利斯,找樂師一對一教學苦練3個月,順便在街上看人跳舞消磨時光,實地體驗原汁原味的探戈。
為了準備德國的比賽,半年前他開始透過Skype軟體,在線上直接彈給阿根廷的手風琴大師黎奧斯(Walter Rios)聽,「彈得好,電腦銀幕上的老師就一直叫我彈,彈不好他就不理我,非常隨性」,他說。
今年克林根塔爾手風琴大賽的所有首獎得主,13日傍晚在閉幕音樂會輪番上陣,被排在倒數第二的吳詠隆,一上台坐定即低頭沈思,隨著音箱的開合,音樂張力緩慢持續地凝聚;演出到最後,音樂廳內爆滿的數百位聽眾全都屏氣凝神,直到掌聲劃破寧靜,大家繃緊的神經才得到釋放。
吳詠隆自陳,可能因為個性屬「悶騷」型,習慣用樂器傾訴說不出口的情緒,才跟音色綿密而且表情略帶壓抑的探戈音樂這麼契合。賽後德國知名的手風琴製琴師哈登豪爾(Uwe Hartenhauer)就指出,本屆的5位參賽者各有千秋,但就屬吳詠隆的演出,最接近阿根廷的原味。
許多愛樂者可能不知道,被譽為「探戈靈魂」的班多鈕手風琴,最早其實是德國民俗舞蹈和教堂聖歌的伴奏樂器,隨著歐洲移民20世紀初飄洋渡海到阿根廷,獨一無二的渾厚音色、風箱拉動的氣聲、和雙手甩動樂器時發出的爆裂聲,與當地的樂手一拍即合,才成為探戈樂隊的主力。
不過,班多鈕手風琴的構造與一般鍵盤或按鈕式的手風琴都不同,左右共71顆圓鍵的音高排列絲毫沒有章法可循,而且即使按同一鍵,風箱開闔發出的聲音也不同,除非像土生土長的阿根廷人一樣從小浸淫,不然初學者光記指法就得費很大的力氣;這也是為何台灣的舞蹈圈和音樂圈,雖然有愈來愈多阿根廷探戈的愛好者,能真正駕馭班多鈕手風琴的可能不到十人。
然而,隨著探戈愛好者程希智等人的大力推廣,近年來,班多鈕手風琴逐漸在台灣打開知名度;導演張作驥的近作「當愛來的時候」,由旅奧作曲家吳睿然操刀的配樂大量使用班多鈕手風琴,悠揚的琴聲牽動觀眾情緒的起伏,還榮獲金馬獎最佳配樂的提名。
目前在克林根塔爾製琴工廠實習的饒亦琪,是台灣唯一能修理班多鈕手風琴的師傅,今年她第3度到比賽現場觀摩,台灣選手第一次參賽就有這麼優異的表現,讓她感慨萬千。
她說,吳詠隆的演出抓住傳統阿根廷探戈的精髓,可見他下了很深的工夫;至於另一位台灣參賽者李承宗,不但挑戰巴哈和莫札特的古典曲目技驚全場,還演出自己改編的台灣民謠,即使沒有獲獎依然備受專業人士的肯定。
儘管台灣的探戈音樂水準,無法與巴黎、鹿特丹、柏林、和東京等探戈重鎮相比,饒亦琪說,台灣音樂家能得到國際大賽首獎,可見探戈音樂的種子已經在台灣萌芽,對熱心推廣的樂界人士來說無疑是ㄧ大鼓舞。